丸子饼子,一种很普通的食品,一种名字很土气的吃食。但它确实是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为数不多的能够吃到的好东西。也是我的姥姥给我留下的众多记忆中,最温馨的一笔。
姥姥是河北定县人,这个东西据说是她们当地的一种特有的做法。这点已经无法考证,不过在北京,我确实没有见过有任何一家店面卖这个东西。
它的口感可以软糯,可以弹牙,关键看上锅处理的火候以及调制时是否加入鸡蛋。当然,原料放的多少也有重要的关系。
它的原料很简单:淀粉、肉馅、盐、葱姜蒜、料酒,基本上就是普通老百姓做肉类食品时都会用到的。但是如何调制,这里面很有学问,别看它的名字很普通。
把肉馅放到一个容器里,加入适量的料酒,搅拌均匀。再根据自己的口轻口重加入盐,最后放入葱姜蒜,再次搅拌均匀。一定要搅上劲儿,否则最后上锅的时候无法成块,会散掉。然后把淀粉放进去,要多放,通过淀粉的量来控制半成品的软硬。如果太干,可以倒入清水。总之,当半成品调制完成时,看起来像比较稠的面糊状就可以了。
蒸锅加入水,上火且盖上盖子。在等待水开的时候,将搌布用水弄湿,铺在蒸锅配套的隔断上,然后把刚才调好的『面糊』倒在搌布上,使其厚度基本一致。水开之后,把这个隔断在蒸锅里放好,盖好盖子,蒸15-20分钟。
按我的习惯,蒸15-20分钟之后,口感是最好的。如果想更有韧性一些,可以再延长5-10分钟的蒸制时间。
蒸好了,就可以打开盖子,晾凉。其实也不用到等同于室温,有一定温度是最好的,最起码晾到手摸上去不觉得烫、可以接受的程度。
此时的丸子饼子,看起来像是一张比较厚的、像木头锅盖似的灰色的大圆饼。我们用刀把它切成大小适中的片或者其他个人喜欢的形状,然后浇上腊八醋。OK,这就彻底完成了。
从它的原料以及形状可以解释它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奇怪的名字。所用的原料其实就是老百姓逢年过节做炸丸子的原材料;做好之后的形状是一个圆饼,所以合称之后,叫做丸子饼子。许是老一辈人不太讲究,起了这么一个土气的名字。
但是如果此时你夹起一片,它那或软糯、或弹牙的口感,浓浓的肉香,再配上香香的腊八醋,绝对是语言无法形容的美味!特别是和腊八蒜一起吃的话,更是加强了这种味道。
上面的原材料是最基本的。如果想吃更加弹牙的口感,可以加鸡蛋进去。如果想加强肉香,可以放一些五香粉或者十三香之类的东西。如果配上一些香菇丁或者笋丁,那又是一种不一样的口感,整体的档次也提高了不少。
小时候每年也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姥姥会给我和妹妹做这道菜,它也是我们全家的最爱之一。虽然原料普通、名字土气,但味道确实很好。那时也多次以此待客,尝者无不击掌称赞。
但是多年以来,只有姥姥才能做出这种味道和这种感觉。若干年前,我曾经央求妈妈按照同样的做法给我做过一次。结果成品口感硬朗,肉香不足,是非常典型的加了过多淀粉的香肠的味道,我大失所望。当时,姥姥已离世多年。后来,我也曾经尝试做过,但总是找不到当年那种熟悉的感觉。
小时候,我是在姥姥身边长大的。姥姥给我做过很多她家乡的好吃的,虽然都不是现在通常意义上的山珍海味,但其中蕴含的,是姥姥对我深深的爱。她在用她的所能,尽可能的照顾我。
而现在的我,已经找不到这份爱。丸子饼子,也成为了我对姥姥的一种怀念,一种寄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