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说说偏偏学琴这件事。
自己当了老板娘后,就爱的消遣,就是在铺子上放歌,但也不能每天都听歌,再美妙的音乐不间断地听都会觉得吵闹,怎么办呢,我就搜轻音乐来听。从《忧伤还是快乐》听起,直到遇到理查德,才感觉自己走入了一个新的领地。
好落后啊,之前竟没有好好地听过理查德,好匮乏的见识啊,好贫瘠的品味啊!
《星空》真的震撼到我了,很难不让人想到康德名言: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
人一旦感性起来,就爱到处去找共鸣,结果在评论去刷到一条迄今为止我最深以为意不能忘怀的一段:
“人生过了二分之一,后悔的是,没有学过音乐,不会吉他,不会钢琴,没唱过摇滚,如果人生不需要考虑世俗的东西:工作、赚钱、养家、老人…这一切统统不需考虑,我一定选择做一名音乐演奏者,在高山、在大海、在草原、在森林、在日出、在日落、在暮春、在盛夏……赞美生命,赞美遇到的一切美好。”
也正是因为这首空灵的曲子和这一条唯美评论,让我在心里暗暗决定:如果偏偏只能学一种乐器的话,那就学钢琴。(虽然小时候看萧剑吹箫的时候,想让以后的儿子学吹箫,听梁祝的时候,又想让他去拉二胡。)
一切都是上天安排,因为我只有决心,没有行动,我没有学琴门路,也懒得去找,满大街都是兴趣班,我却等着他们找上门。
结果真的找上门了,记得那天我带着偏偏在川大玩沙,有小姐姐来推销,没费什么事,我就交了200元,试听8节课。
教乐理的黎老师每次都笑眯眯的,眼睛笑起来好甜啊,很亲切,很有感染力。但8节课上完,我却说再等一年,才3岁多嘛,也小了点。
果然一年没学,但我始终不能忘记的是老师的笑,我觉得,如果能把孩子交在这样的老师手里,是幸福的。能学到多少专业知识倒还是其次,如果错过老师这么迷人的笑,实在是可惜。
于是一年以后,我通过微信又和之前的机构“勾搭”上了。但是机构给我们配了新老师,叫旭旭。旭旭老师年轻漂亮也爱笑,偏偏很喜欢。也不错嘛。就这样正式开始了学琴之路,这年4岁多。
一年半以后,旭旭老师因为个人原因,离开了,离开之前她极力向我们推荐黎老师,我也不好意思跟她说我的初衷就是奔着黎老师去的。相处久了,我当然和旭旭感情更深啊。
之后便在黎老师这里上课,她的笑容依旧迷人,但半年后她休产假,我们又被换成其他老师,只要人在相处,就会处出感情。休完产假后,我们又面临选择,是回黎老师那里呢,还是继续由新的老师带。思虑再三,选了黎老师。一直到现在,我们都在上黎老师的课,并且不打算再换。
一次和新老师聊天,她问我:让偏偏学钢琴的初心是什么?
平日没少想这个问题,但突然被猛地一问,也够支楞半天的,一时间组织不了许多语言。只含含糊糊说:也没多想,就想选个兴趣,然后坚持下去。我喜欢钢琴,就替他选了。
平日练琴简直恼火,这才几个时日过去,你竟连音乐会的曲目都忘记了,你总说练琴无聊,不想坚持,我只能用衣架和连篇累牍的大道理轮番伺候,这勉强能使你坐上凳子,毫无感情地吧啦几个琴键,而你则像受刑一样把时间挨过。你一直以为我想让你成为一名音乐家,老实说,我从未如此想过,我知那机率渺茫,到目前为止,既没发现你有过人的天赋也没看出你可能还潜藏着什么非同寻常的耐心,“音乐家”这回事从一开始我就从未报过任何希望。我也不知道我的精力和财力还能供你到哪里,只想在音乐这条路上让你坚持得久一点,再久一点,等你彻底放弃之前真正爱上钢琴。艺术最主要的功用从来不是成名成家,而是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当你掉入生活的黑洞时,我希望有美妙的旋律来唤醒你疲惫的身躯,安顿你烦乱的心灵。你将来会懂得的,但最好不要将来才懂得。
这是以往说过的一段话,时至今日,快7岁的你依然是这样的状态,而我依然是这样的想法。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等你先坚持个十年八年,咱再来谈初心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905417/5236a8109413002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