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舌尖上的家乡之(一)烟火●食事

舌尖上的家乡之(一)烟火●食事

作者: 彭丹0910 | 来源:发表于2022-01-23 07:35 被阅读0次

烟火*食事

武汉市书城路中学703班  彭雅桐

    民以食为天,食物中有着色香味,也有一段段人间烟火气息的故事。

  小时候,妈妈常常带我回黄陂老家,那儿的美食多了,我最爱的是欢喜团子。

    外婆总用两种不同的手法去做欢喜团子,一种是蒸,一种是炸。

    她先做着简单的欢喜团子——蒸。她把糯米和粉裹一块儿,手上下揉搓着碗中的糯米粉,她叫我去“和肉”,我学着她的样子,双手相并,用力揉搓着碗中外婆事先准备好的肉泥,一下,两下,肉没或好,反倒是手和碗里的肉年一块了,就像排骨藕汤里的藕一样,藕断丝连……

    忙活了好一会儿,外婆把肉和糯米娴熟的融合为一体,接下来再撒上透明的糖霜,让本就亮眼的丸子如灯球一般,散发着璀璨的光影。紧接着,外婆从一大团肉坨中,轻轻揪出一小坨,不大不小,外婆将它捧在手掌上,另一只手迅速搓揉开来,一个小球就出现了。外婆转头看向我,示意让我也来动手试试,我学着外婆的样子,轻轻揪下一坨,摊于掌心,揉搓开来,很快,我也做好了一个。就这样,我一连做了十几个,它们的样子都不一样,有的稍微大一点,有的又小了一点,但自己做的怎么都觉的可爱。

      外婆拿出一个笼器,将它们逐一排好,上锅蒸,这些个小丸子像冬日里的雪人,惹人喜爱。

    接着开始做另外一种欢喜团子——炸。这种做法是武汉最常见的做法。将事先备好的芝麻放置于小碟中,当团子变成金灿灿,外酥里嫩,外实内空的丸子,用筷子夹起,过上一层油,再将白芝麻滚一遍,以保证整个丸子都有芝麻相伴,外婆先给我示范一个,就去照看蒸笼里的欢喜团子了。

    开火,添油,下锅,火候从中火慢慢转变为小火,热锅起油,油沸腾开来,一个又一个小团子轻轻滚落下锅,“扑通”“扑通”,外婆轻轻用漏勺将它们捞起,我站在外婆身旁,偷偷用手拿上个一二,外婆伶爱的看向我,轻声说:“烫,拿上筷子去,尝一口,看好不好吃。”

      我尝了一口,只听嘴里微微“砰”的一声响,糖汁四溢,使我整个嘴巴都有种说不出的甜。

      外婆的蒸的欢喜团子也出炉了,我咬下一口,糯米夹杂着肉泥,顺如口中,油而不腻,糖精顺着舌尖滑入喉咙深处,嘴里有咸有甜。

      欢喜团子它所含有的魅力不如热干面浓厚,不如糊米酒的甘甜,不如武昌鱼的沁人心脾,但它却持有着一种民风淳朴,家长里短的温情。

    汪曾祺先生曾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可我觉得所谓人间烟火,不过一碗食事,置身人境,方得生活真谛。

                                         

相关文章

  • 舌尖上的家乡之(一)烟火●食事

    烟火*食事 武汉市书城路中学703班 彭雅桐 民以食为天,食物中有着色香味,也有一段段人间烟火气息的故事。 ...

  • 舌尖上的家乡(一)

    听说《舌尖上的中国》很好看,于是就在电脑上找了来看,果然不错。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各省各地都有自己的美味...

  • 舌尖上的家乡

    作家贾平凹先生曾经说过:“人的胃是有记忆功能的”。人类的味觉记忆可以长达40年以上——比起许多视觉与听觉记忆,味觉...

  • 舌尖上的家乡

    周小午 看了《舌尖上的中国》,被我国古老而浓郁的饮食文化深深震撼,原来最能打动人心、撬动人的味蕾的,不是豪华的盛宴...

  • 舌尖上的家乡

    不知何时起,在微信朋友圈晒美食成了时尚。我这个对吃没有太多讲究的人,也开始逐渐对美食有了偏好,至少是对吃食的色泽、...

  • 舌尖上的家乡

    我的故乡只有一小块,他在我的舌头上。 -------陈晓卿...

  • 舌尖上的家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 ——题记 ...

  • 舌尖上的“俗”食

    舌尖上的“俗”食 ...

  • 舌尖上的家乡之(四)饺子

    饺子 武汉市书城路中学703班 喻欣妍 “食无定味,适口为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自己喜欢的美食。而那些源自...

  • 乡味

    自从《舌尖上的中国》热播以后,人们就对自己家乡的美味起了关注。一时间,“舌尖上的四川”“舌尖上的广州”层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舌尖上的家乡之(一)烟火●食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ikp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