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杂文随笔精选录
随笔:该怎样地生活?

随笔:该怎样地生活?

作者: 谷意 | 来源:发表于2020-12-27 12:07 被阅读0次

    人该怎样生活在苏格拉底那里是哲学的核心问题,因此也称为苏格拉底问题。当下社会,市场已经解决了大部分我们日常生活物质需要的难题,无处不在的科技在资本的驱动下,无时不刻窥视着人性好逸恶劳所产生的各种商业机会。表面看,我们的生活似乎已经不太需要深度思考苏格拉底的哲学问题。可生而为人,人该怎样生活的问题,我以为不可能就这样凭空消失不见。

    人该怎样生活的问题,反映到我们日常生活实践,其实就是生活的所有活动以何为核心去回答。那么,对普罗大众来说,生活目标几乎可以归结为两个:一是赚钱养家糊口,二是培养孩子出人头地。前一个目标是人类开始结成社会就存在着,似乎也是自然界动植物存活着的唯一本能。后一个目标却似乎只有人类社会才表现得特别明显,而在我们中国,这个生活目标已经快成为许多人生活中唯一的意义与动力了。

    许多家庭倾其所有经济资源,有的甚至把未来几十年的预算收入也提前投资进去,只为在城市里买套两居室的房子,目的只为孩子一个户口本,以此有权享受到比较好的教育环境。条件特好的,欧美澳,条件不错的,则北上广深,条件暂时不允许,就只好先县城、省城。孩子城里学校挂上号后,家长就开始两万五千里长征,早起摸黑给赚钱赎回房子,焦头烂额但无暇思考地回答该怎样地生活的问题。

    孩子上学了呢?许多家长风雨无阻、经年累月地接送与陪读,要么放弃工作与事业、要么耗尽生命能量赚取金钱为孩子购买的额外的教育服务与资源。可孩子快乐吗?沉重的书包、没完没了的补习,孩子们的生活除了上学与补习,属于孩子生理年龄段本该有的游戏玩耍被取消,属于孩子心理年龄段的天真好奇被超前的为应试教育考试所准备的知识取代了。家长与孩子的生活,就这样疲于奔命地在通往高校的崎岖道路上,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说不清,道不明他们间的愿或不愿。

    停下休息吗?也许,再过十年八年,孩子连工作机会都没有,才是造就真正的啃老族,因为在中国以血缘关系有差等的爱中,已经预设着双方彼此照顾的无限责任。西方基督教世界,当孩子年满十八周岁后,家长已经完成了上帝托付的使命,但在我们中国基本不成立,基督教世界中的孩子本质上归属于上帝,而我们的孩子,在实践意义上归属于他们的父母所有。生命归属不同,责任义务有异,道德抑扬分殊,无法简单评判对错并予褒贬,文化重力面前,如人不能拽着自己头发脱离地面,我们能做到的只是顺时安命、甘苦自知,以此诠释着该怎样生活的意义。

    我确实怀疑过当下仅仅博取分数的教育方式,知识随时都可以学习、可以更新,但人成长过程最为稀缺的独立思想、性情性格、道德观念等等决定人类一生幸福指标的素质,为何只能暂时抛过一边,以后还能补吗?也思考过为何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他们一边叫嚷着自由、平等、权利,一边却随着自己在岁月开花落叶中逐步怀疑压制曾经追求过的自由、平等、权利呢?我想起农耕社会,田地里的稻禾在稳定轮回的时光中慢慢地发芽、抽穗、结果,供养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真不希望孩子仅仅只是一棵稻谷那样生长着、生活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笔:该怎样地生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glo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