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卑 内向 社交恐惧症 自信 心理
适度的“伤害”别人,根本不需要害怕?

适度的“伤害”别人,根本不需要害怕?

作者: 梦莹_d0f2 | 来源:发表于2023-10-04 15:54 被阅读0次

昨天有人在微信上问我:“老师,我经常说话小心翼翼,不敢表达自己该怎么办?”

我问他:“你害怕什么呢?”

他说:“我害怕说的话得罪别人,甚至伤害别人”

.............

生活中有很多都是这样的,害怕说错话,害怕得罪别人,让自己活的战战兢兢。

其实,我们根本不必害怕适度的“伤害”别人。

想要知道为什么,我们就必须明白三个原则:

第一、人际交往中,冲突不可避免

第二、每个人都应当有适当的承受冲突的能力

第三、社交中最重要的不是避免冲突,而是解决问题

我们先看看第一个原则,人际交往中冲突不可避免。

我们的文化里面一直有着与人为善,和气生财,君子动口不动手等类似观念。

这些是很好的处事原则,可是一旦理解不当则容易转变成:与人相处最好不要起冲突,起冲突就是不善,就不会生财,更不是君子了。

这种观念容易让我们压制内心的真实想法,进而表现出没有攻击性的一面。

我并不认为人一定要表现出自己的攻击性,而如果你没有攻击性的一面不是发自内心,而是来自于自我压抑,那么它不但不会让关系变得更好,而且会制造更大的冲突。

弗洛伊德说过:一个人能否合理表达自己的攻击性是健康的重要标准,如果一个人做不到这些,就必然有心理疾病。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攻击性,而如果一个人表现出来的状态是没有攻击性,那么这个人攻击性一定是出于压抑的状态。

那为什么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攻击性呢?

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解释这个问题。

第一、人原本就是动物,攻击性是本能。

人原本就是动物,只是与其他动物比起来,我们拥有聪明的大脑,让我们懂得思考,拥有逻辑罢了,但是攻击性的本能依然存在。

我们的大脑让我们区别于其他动物而成为地球的主宰,可是我们的大脑也有失效的时候。

比如,当我们突然遇到危险的时候,我们所依赖的大部分是下意识反应和肌肉记忆,我们根本来不及思考,因为这个时候血液流到四肢,为逃离危险或者战斗做准备,大脑没有血液供给,容易一片空白,这就是动物性。

如果这个时候给我们制造危险的人弱于我们,我们会选择攻击对方,如果给我们制造危险的人强于我们,我们就会选择逃离。

此时大脑才开始部分参与我们的判断,但是这种判断也只是体现了我们的动物性,并没有上升到谨慎思考的维度,就好像一头羚羊遇到一只老虎,只要跑的份。

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我自认为管理情绪的能力还可以,但是在开车的时候,一旦遇到一些不按照交规行驶并且威胁到我的情况,我总会忍不住的愤怒,大脑根本做不到理性思考。

第二、我们需要用攻击性来维护边界不被侵犯

我们知道,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教育水平、社会经历、认知水平和精神状态都是不一样的,这就容易造成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以及对事情的看法不一样,所以人与人相处就容易产生意见分歧,别人容易一不小心就侵犯到你。

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能够合理的表达自己的攻击性,那么就能够保证我们边界的完整性,彼此之间就能够完成磨合,让关系更加和谐。

我有一个大学舍友小陈,他为人和善,对朋友也好,而且开得起玩笑,但是他有一个禁忌就是开玩笑的时候,千万不能问候他母亲,我相信你明白我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有一次在下课回宿舍的路上,另外一个舍友小皮跟他开玩笑我才知道他的这个禁忌。

第三,用攻击性来解决利益冲突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既然是自私的,就容易会有利益冲突,一旦有利益冲突又僵持不下的时候,人们就容易用自己的攻击性来解决纠纷,维护自己的利益。

古代通过战争来争夺城池、兄弟俩为了财产而大打出手、闺蜜之间为了男人而撕破脸皮、好兄弟合伙做生意,最后老死不相往来,这些都是典型的用攻击性来维护自己利益的例子。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只要我们有人际交往,就会有攻击性的释放,冲突也就不可避免。

我们接着看看第二个原则,每个人都应当有适当的承受攻击的能力。

前面我们讲到,只要是与人交往,那么冲突就不可避免,那既然冲突不可避免,为什么这个社会绝大部分人际关系还是和谐的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绝大部分人都适当的承受攻击的能力。

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适当的攻击性不会让我们感到危险

适当的攻击性并不会让别人感到危险,只会让别人感到一定的紧张感,这个紧张感会有不适,但是不会让我们调动防御系统。

就好像一个小孩子拿着水枪喷你,你会不舒服,但是不会跟他计较,但是如果小孩子拿的是石头扔你,那就不一样了。

第二、攻击一个人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当我们没有受到足够攻击的时候,我们不愿意反过来去攻击别人,因为攻击别人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可能是真的破坏关系。

到这里也许有人会产生一个疑问:有没有承受不了任何攻击的人呢?

当然有,只是这个人群是比较少的,有两种人群。

第一种是,攻击性极强的人。

《闻香识女人》里面的盲人退休军官弗兰克,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当查理指出他的一个小错误的时候,法兰克突然暴怒说,你居然敢挑我毛病,我会打得你找不到方向,明白吗?弗兰克在生活中没有朋友,跟家人都处不好关系。

这种类型的人,在生活中也有,但是并不多,这样的人在生活中也容易吃亏,没有朋友。

第二种是,极度自我压抑的人

一个极度自我压抑的人,也是一个容易自我攻击的人,你的一点点攻击都会让对方觉得自己很糟糕,进而产生强烈的自我攻击。

别人开玩笑会理解为嘲笑。

别人多看他几眼,他都会觉得别人是在议论他。

这种人经常处于极度神经紧绷的状态,时刻都防御着外界的危险,活的小心翼翼。也是比较少的。

因此,在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有适当承受攻击性的能力,我们不用去担心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会受到别人的攻击,反而可以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

我们来讲讲第三个原则,社交中最重要的不是避免冲突,而是解决问题。

害怕冲突的人,容易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只看到眼前的问题,而意识不到未来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危险。因此,相对于避免冲突,解决问题更为重要。

这个原则可以应用在任何关系中,不管是工作关系,朋友关系,情侣关系,还是家庭关系。

我举个真实的例子。

两个男的,一个是大家都公认好脾气的男人A,一个是大家公认的脾气不好的男人B。

A结婚了,大家都感觉他老婆嫁对人了,人人都羡慕他老婆,她老婆自己也非常满意,因为A在婚前对他的老婆非常的包容。

B也结婚了,结婚前一天B还因为酒席的问题跟他老婆大吵了一架,身边人其实都看不好这段关系。

一年后,AB中有一个人离婚了,另一个人过得很幸福,大家可以猜一下,离婚的是A还是B。

答案是A。

那为什么脾气好的A反而离婚了,脾气不好的B反而过得很幸福?

其实,A确实脾气好,但是A很多时候是压抑自己的,为了避免冲突,经常采取的态度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久而久之自己就不愿意回家了,跟老婆的关系越来越差。

而B呢,眼里不柔沙,有问题就会说出来,积极解决问题,一开始还吵到不行,后来慢慢就不吵了,问题越来越少,彼此过得很幸福,还经常到处去旅游,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

A与B的结局之所以截然相反,其实是源自于在A心目中,只看到了眼前的冲突,而看不到未来可能会更糟糕的结果。所以,在可接受的冲突范围内,更应该以解决问题为主,否则关系只会越来越糟糕。

简单的总结概括:

在生活中,只要与人相处,那么冲突就不可避免,但是我们不必要害怕冲突,因为适当的冲突是人人都可以接受的,对于我们来说为了让关系更好,我们更应该以解决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为主,这才会让关系更加和谐。

相关文章

  • 20201118读书会总结

    怎样才能拒绝别人呢? 通常我们会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害怕这个拒绝会给别人带来伤害,害怕伤害关系,害怕自己拒绝别人了...

  • 真,善,美

    我最害怕被别人伤害,更不舍得伤害别人,因为我知道,被伤害心有多痛!我最害怕被别人欺骗,更不会去欺骗别人,因为我懂得...

  • #同道心灵读书会参与者分享#20201118总结

    作者:安琪儿20087 怎样才能拒绝别人呢? 通常我们会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害怕这个拒绝会给别人带来伤害,害怕伤害关...

  • 2019-08-15

    我最害怕被别人伤害,更不舍得伤害别人。 因为我知道,心有多痛,泪有多咸。 我最害怕被别人欺骗,更不喜欢欺骗别人,因...

  • 2019-08-17

    我最害怕被别人伤害,更不舍得伤害别人。 因为我知道,心有多痛,泪有多咸。 我最害怕被别人欺骗,更不喜欢欺骗别人,因...

  • 为什么那么努力变优秀

    因为别人的炫耀,会伤害到我的心,所以我拼命地变优秀,害怕别人比我优秀,害怕别人伤害到我的心 这不是比不比的问题,炫...

  • 我们为什么害怕舆论?

    舆论这东西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不仅可以被操纵,更多时候它根本不需要被操纵,它自己就能伤害人。 我们害怕舆论说白了是...

  • 害怕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朋友篇

    我是一个交朋友害怕建立亲密关系的人,因为我害怕自己一个不留神的举动会伤害别人,我也害怕别人不断的伤害我。 有段时间...

  • 晚安

    说不出口的话... 有时候是害怕拒绝... 有时候是害怕伤害到别人... 有时候是害怕伤害到自己... ...

  • 可能有一种障碍,叫原生家庭障碍吧

    像我这样的人,哪怕做了一点点伤害别人的事,我就害怕别人,害怕别人非议,害怕别人报复,为什么?所以我在别人面前哪怕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适度的“伤害”别人,根本不需要害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gvy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