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网上的一句话震动,再一次掀起陈年旧梦。对于老百姓来说:“这是个陈旧而又摆脱不了的终身民生问题。”会影响到世世代代。
房子掏空后,国人还有钱买房吗?专家一席话让所有人醍醐灌顶。
对于未来房价的走势,从来都是众说纷纭,专家学者自成两派:马云说未来房子最便宜,年轻人没必要过早让自己背负一身债务度日;李嘉诚说最近几年买房居住可以,但不能炒,房子正回归居住属性;经济学家马光远更直言警示,明年房价下跌趋势明显,跌幅最高或达三成,跌回16年基本确定。
但也有一众专家持不同声音:著名经济学家董藩便是其中之一。近日他在公开平台发表文章称,只有房地产才能救中国,还建议国家尽快放开调控。他认为,当前能马上大规模提升需求的只有房地产,房地产对经济的作用至关重要,言外之意,拉动经济必须重启房地产。
不仅如此,他还对众多提出中国房地产有泡泡、房价高的专家“宣战”,直言:很多人感觉房价太高、有泡泡,这完全是错误认识,是全民性错误认识——作为学习、研究房地产经济学30年的学者,我深深知道,这些错误认识是不懂房地产商品特殊性和房价运行规律的表现。一句话就是,放开楼市调控才是当务之急!
每次这些经济学家信誓旦旦地出来喊话建议“放松调控”,重启房地产这个巨大引擎的时候,或是暗地里打着自己的如意小算盘,毕竟在经历了急速狂飙的发展之后,房地产业已经千疮百孔,病入膏肓了——资金大批量沉积在地产行业里,其它很多行业都干涸地奄奄一息了……
他们从来不分析国人在经历过一轮又一轮的收割之后,被房子“掏空”之后,是否能承受得住,是否还有多余的钱冲进去救场、接盘?
事实情况是,国人在经历了过去10年的疯狂抢购之后,现在不仅兜里没钱,而且负债早已接近极限: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居民债务占GDP的比重不足20%,那么到了2017年,这个比重已经突破了54%,其中中国家庭房贷杠杆率在2017年末上升到了33.59%。有专家更称,若以家庭债务/家庭可支配收入测算,中国家庭部门杠杆率高达110.9%,已经超越美国。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实是,中国有52.07%的家庭,房产价值占家庭总资产一半以上,更有16.19%的家庭这一比例占80%以上。
财经女神叶檀曾经痛心疾首地说过,我现在很担心一件事情,大家都去拼命贷款买房,手上的财富都是以房产形式展现,如果有一天房价大跌3成或者5成,我们这些人该怎么办?所以她就建议大家在家庭资产配置中,房地产最高不要超过50%。高风险、低风险的资产都配置一点,就能做到任何时候都不会心惊肉跳。
未来楼市的辉煌还能再复制吗?人民大学近日发布调查报告说得更是明明白白:中国居民富基本被房地产掏空,消费者在房地产去库存中债务率大幅度上升,消费基础受到严重削弱,过去的辉煌不可能再复制了。
还没买房的都乐了, 不止是房价下跌, 另一个好消息让人意外。有钱的自然会买,怎么说都没用,没钱的只能眼睁睁看着,多么简单的事实
就像农村宅基地一个家庭只能有一户一样,商品住房一对夫妻只能有一户住房。
前几年有朋友说,她有门道能用内部价20万买价值60万的房子,问我要不要也买一套,我说很想买啊,可是没钱……结果就是到了今年我也没有存够当初她说的首付款……
小青蛙小蝌蚪: 然后花一堆钱买回家 再花一堆钱装成皇宫最后感觉买了个房子超值
我就想知道,房子除了居住,还能有啥用?能吃能喝?能再生产出什么?打仗了能阻挡敌人?别人卡住核心技术了拿房去换?房多的人少生病?
乌呼!房地产,能到我们这帮人到中年,也还买不起房。
娟子想想,不就是房子吗?不是用来居住,管它三七二十一呢?住上公租房再说:反正人生短暂,想七想八干啥。活几辈子呀?干嘛要强塞给自己哪?累不累走哪唱哪山歌。难道大干世界还不让我居无定所?
都是大多数人们的思维在做怪。不用来居住亨受,却用来炒。今天炒东家;明天炒西家!最终赚钱是开发商,一小众慕后者。
“人云亦云,该安排,则安排。”
干嘛背沉重袍祔,让人生活受罪。
有了罢,没有房也罢,仔细想想,都是一辈子。
网上炒的不可开交,那又如何?过好当下,待侯好自己身体,才有命去享受,必要的生活。
人活一世,活明白,活透彻了就好。
娟子终于大悟,成熟睿智。迎着朝阳前行,来一次华丽转身留下难以忘怀背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