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几点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几点策略

作者: 行者无疆007 | 来源:发表于2018-04-07 16:12 被阅读19次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所谓解决问题就是再没现成的解决方法时找到一解决的途径,就是从困难中找到出路,就是寻求一条绕过障碍的路,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答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是不会找路而出错。下面结合自己平时的点滴实践谈谈解决问题中的若干策略。

策略一:替换

  替换就是把要解决的问题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替换,然后一步一步推进,从而解决问题

  在分析下面一题时,我用替换的策略来帮助学生理解。

  题目: 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长方形长28厘米,宽12厘米,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

   教学行为 :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

      边长=正方形周长÷4

            ‖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我们从问题出发,要解决正方形的面积,首先要知道边长,正方形的边长就用正方形的周长除以4来替换,正方形的周长又用长方形的周长来替换。这样从问题出发,一步步替换,从而来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时,替换是一种常见的而又非常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策略二:画图

  画图,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把问题的信息以直观的图来显示,能够清楚地表达题意,学生容易理解,容易形成解题思路。画图策略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策略,应用的也非常广泛。

 比如在分析下面这道题目的时候,我采用了画图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的。

 题目 一块长方形试验田,长7米,宽2米,一条短边靠墙,其他三边围上竹篱笆。竹篱笆长多少米?



 教学行为:

针对这题,我指导学生一起画图,在画图过程中,并不是告诉学生怎样画,也不是把画成的图展现给学生看,而是让学生自己读题,根据题意自己画图,在画图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一条短边靠墙,其实就是说围成的长方形周长是由三条边组成的,能够使学生清晰地理解“周长=长+长+宽”,即“长×2+宽”或“(长+宽)×2”。在画图的活动中学生体会方法,学会方法。

策略三: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同样,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我们往往可以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来降低理解难度,特别是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有很大帮助。



  在分析下面题目时,我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的。



  森林里举行冬季运动会,参加百米赛跑决赛的选手有豹子、狼、狐狸。在比赛中,豹子、狼、狐狸分别用了1/10分钟、1/9分钟、1/8分钟。在这次百米比赛中,(  )是冠军,(  )是亚军,(  )是季军。

  在生活中,我们学生很清楚地认识到时间用得越多,赛跑成绩反而越差,对于这一点,学生能够非常轻松地理解。再让学生来举些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生能够轻而易举地理解豹子用的时间最少,速度最快,是冠军;相反,狐狸用的时间最多,速度最慢,是季军。

策略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足可以说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在平时我们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认真读题,弄清题目说了一件什么事情,哪些数量是已知条件,所求问题是什么,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复述题意。



  B、划出题中关键字、词,并正确理解其含义。



  C、分析并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知道要解决问题还需哪些条件,怎样求出这些条件等。



   实践表明,这样做可使学生的审题错误率明显下降。



   解决问题的教学是新课程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所遇到问题的类型在不断变换,而解决这些不同类型问题的策略却始终如一,通过学生对策略的了解,掌握,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a4bd68b401011z1t.html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几点策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gyy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