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学习,知道读古典书读迟了,从现在开始加油吧。
故远而亲者,有阴德①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来也。日进前而不御者,施②不合也;遥闻声而相思者,合于谋以待决事也。故曰:不见其类③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⑤。此用⑥可出可入,可揵可开。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
①德:通“得”,得君心。
②施:措施,这里指解决问题的决策。
③类:类似,共同点。
④见逆:被排斥。
⑤术:技能,谋略,手段
⑥此用:即“用此”。
所以,与君主相距很远却被亲近,是因为能以君主心意暗合;距离君主很近却被疏远,是因为与君主志向不合;主动投降却得不到重用,是因为他的计策没有实际效果,离开君主却反而被诏求,是因为他所谋划的事后来应验了;每天都能出入在君主面前,却不被信任,是因为其计谋、规划不合君主之意。距离遥远只听到名声就被君主思念,是因为其计谋与君主相符合,君主正等待他前来决断大事。所以说,还没有找到双方类似之处就去游说的人,一定会事与愿违,在还没掌握对方实情的时候就去游说,一定会受到非议,只有充分了解了对方的真实情况与意图,才能够把握内揵之术。如此运用这种方法,我们就可以自由自在的入政、出世,就可以带侍君或离去都随自己的心意。圣人立身处世,都是先掌握信息,才能以驾驭万事万物的。
由夫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先取《诗》《书》①,混说损益,议论②去就。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外内者必明道数③。揣策来事,见疑决之。策而无失计,立功建德④。
①《诗》:指《诗经》。《书》:指《尚书》。
②议论:这里指内心盘算。
③道数:规律,这里捐取宠术和制君术。
④建德:这里指建立基业。
在进行游说时,要顺合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的种种规范。对于君主的决策,我们要从《诗经》和《尚书》中征引语句,在综合分析利弊得失,同时在内心衡量一下,此决策与自己决策的差距大小,最后再决定就任还是离职。如果决定留下辅助君主,就要与君主思想相吻合;如果想要离去,就不要争取君主的宠幸。处理内外大事都必须明晓取宠术和制君术。这样才能揣测计划未来的事情,遇到疑难之事才可以迅速决断。在运用策略时只有做到不失算,才能不断建立功业和积累德政。
(由于精力有限,今天就读这两段吧,这一篇章,还有最后一小段,明天再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