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欢迎点击加入本人旗下简书会员:风清不扬81,福利相当多,不信你试试】
《儒林外史》第一回里,从村民到村首富、从童生到举人都陆续出场露面,第一个主人公周进更是跌到人生底部,无论秀才还是举人都视之如无,真的是处处受人奚落。而王举人路过观音庵后,薛家集的村民都听说了王举人和荀玫同榜进士的奇梦,自然传为笑谈。大家纷纷嘲讽着把那七岁孩子叫做“荀进士”,还在荀老爹面前阴阳怪气说笑话,说他子孙就要做官了、自己就是官家老爷之类。
闲话越传越多,申祥甫又添油加醋说这梦其实是周进捏造,指望村上的首富荀老爹能逢年过节多送礼。其实荀老爹做人一向客气,平时送东送西的情形估计也有。但把这事儿和王举人的梦撮合在一起,未免嘴碎得可以。而这人多嘴杂的情景来得多么熟悉啊,正所谓乡俗鄙陋,难怪大家都有“逢人只说三分话”的习惯呢。
再加上夏总甲嫌周进呆头呆脑:帮他安排了工作,却不懂带礼来谢——他也不想想,周进坐馆才几个钱,人又老实,哪里还能送礼?这样一来,没人说自己好,周进这私塾的工作就干不下去,马马虎虎干了一年,净得不过五两银子,最终竟被辞退。当然,辞退也好,人挪活树挪死,置之死地而后生嘛,一辈子安稳坐馆有什么用?
现在简单回顾这小说第一回。富贵功名四字本是小说主题,但作者不写王侯将相,先写一个申祥甫牛皮哄哄、一个夏总甲气焰冲天,浑不知这两位是何等富贵、何等功名。又写梅秀才的洋洋得意、王举人的派头十足,与周进老童生的破落迂腐形成鲜明对照,真是可叹复可笑,简直令人怀疑有没有一个正常人。
第一回的最末以周进的故事作结。周进下岗之后,姐夫金有馀来看他,给了他当头一棒,说他“读书求功名的事,料想也是难了。人生世上,难得的是这碗现成饭,只管稂不稂、莠不莠的到几时?”意思是劝他有饭吃就行了,还挑肥拣瘦干啥。姐夫又说自己要去省城进货,建议小舅子跟着自己记账去,反正管吃管住饿不死。周进的心态是“瘫子掉在井里,捞起也是坐”,立马同意。
这里的省城应该是济南府。周进的姐夫带着一帮人到省城住下,周进就想上街走走,然后看到有工匠修理贡院,也就是乡试的考场。然后,就出了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