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和爷爷奶奶一起带乔在外用餐。
餐桌上都是爷爷奶奶的好朋友。席间,爷爷奶奶让乔举杯以汤代酒敬祝大家节日快乐。
看得出爷爷奶奶很期待孙子为他“撑脸面”,但显然,这场面,偌大的桌子,一桌不太熟悉的成人,乔有些压力。
以往,这种时候我会想替孩子解决问题,给他方案,或者,心里升起对爷爷奶奶的评判和不满,认为他们的行为给孩子压力。甚至,把这个压力转移到自己身上,无意识地推动孩子,也给孩子施加压力。
这一次,我只是作为旁观者,一方面看到爷爷奶奶的期待,一方面也理解孩子的压力,但没有介入。
然后,我看到孩子自己的智慧。他举起杯子,对我说:“妈妈,我要和你碰杯吧。”不仅和我碰杯,还对我说了节日快乐。
我对乔说了谢谢,然后邀请他和我一起,举杯祝大家节日快乐。
乔还是不愿意,说大家都离得太远了。他要跟近的人碰杯。于是,又跟爸爸碰了杯。然后也跟爷爷奶奶碰了杯,说了祝福的话。
我没有再推动乔更进一步的行动。爷爷奶奶听到孙子的节日祝福,也挺乐呵,不再执着于让孩子敬祝全桌人。
联想到乔爸爸在聚会中,也不常主动敬酒。而在他的成长中,受到过颇多“社交压力”,但这些压力并没有转化成动力,反而让他有了退缩。
可见,最好的教育并不是父母说什么,而是父母怎么做——如果父母在社交中能够坦然真诚,既能与人连接又不失界限,那么,孩子便能习得这份坦然真诚。此时,形式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可以做他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