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人们买的衣服,几乎是照搬模板,还说是因为喜欢明星,其实促进销量。现在社会上的问题太多了。
极其功利地看待事物,甚至以获得多少便宜来衡量一个人。
原先用元素让人购买,现在是用观念让人购买。本来时尚是引导出来的,现在是一兜打包带走。之前是“炒概念”到现在的代替“选择”。
可能人们是有需求,再选择到找一个理由选择。消费社会增加的销量,产业升级之后,怎么人们用圈层、社群减少孤独?结果反而越来越多的独居人群,导致宠物行业,宠物医疗、宠物美容、食品等等。
明星的审美差序导致用医美完的脸去变现,不止是男的,连医美也成了人们趋之若鹜的短期。
后疫情时代,不是增加抗风险而是不再有风险的可能。网红、“眼球经济”、“联名产品”等等,好像角度越偏狭、产品越少见、销量越高,目标群体获得特权,试图接上欧美的消费习惯。
要是追逐快速更新成为商品,那么人们会逐渐习惯于当作生活的一部分。有个人曾说:“反人性是很难的……”人们消费时候,怎么是欲望、视觉享受、感官刺激等等,“炒概念”的“未来感”除了异于常人,还有什么?
不是消费内容,是消费“另类”。假设明明巧克力不能和汽水混搭,但是一出现商品仍然有极大的销量。包装可能掩盖了,但是实际上巧克力汽水是汽水吗?满足需求了吗?还是增加社交货币了?
扬起旗帜说要内容创新,平台大力投资,实际剧集无外乎悬疑、讴歌特别的群、甜宠,和之前又有什么区别?
女明星仍然是明显的“焦虑”,现在多了一个价值。信息透明下的品牌直告,不过是再次显示出什么是明星和素人。
看起来的透明,实际是更多的功利、攀比和赋值。推送还是说着努力能改变一切,而让越来越多的梦想破灭。
物质繁荣下,人们是真的在努力改变吗?还是用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保障在演着高级生活?什么时候,生活品质是别人口中的夸赞?什么情况下,有钱有闲是朋友圈里的图片?
希望平常五件事不再是“炫耀”的特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