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说教”后加了一个“恨”,可见我内心里是有多么痛恨这件事。如果说“说教”是一剂毒药,百害而无一利。那可恨的是,这剂毒药,自己吃了好多年竟不自知——这是恨之所在!
很少有人不知道说教的坏处,但很多人并不承认自己在说教。或者说,**说教者在说教时,常常是不知道在做着一件讨人嫌的事情的。比如我自己和老公相处时,经常就有说教行为:
今天晚上我和老公一起吃饭,聊起了他今天讲的课程。他说课程内容有点多担心讲不完,所以讲的很快,别人没怎么听懂,效果不好。我知道昨天晚上他准备课程到很晚,听到他这么说,又是心疼,又是恨铁不成钢的生气。然后,我就开始巴拉巴拉讲了一堆,跟他说这是他一直存在的问题(他一直讲课比较快),什么讲慢一点很重要,以及如何讲慢一点,并且旁征博引,拿了很多自己平时汇报以及讲座报告的例子说给他听。大部分时候他都没说太多话,没特别赞成也没太反驳。然后,我发现他似乎半是无奈的深吸了一口气。要不是因为在食堂,估计我们就吵起来了。也得亏在食堂,我被憋住了火气,还有机会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是多么的不对——我一直在说教啊,老公都不愿意听了!
对于一个常常说教的人,说教的行为,常常是不自知的。所以,我要感谢今晚的食堂,也要感谢今天007要提交作业,让我有机会认真地思考自身存在的这个问题!
2
为什么我喜欢对老公说教呢?
我想了想,我本意不是向说服和教育老公,是着急和心疼他,想帮助他。但是说着说着就发挥过火了,心里开始抱怨为什么老公做的不好,最后就演变成了夹杂着“生气”的说教了。仔细想了想,发现我对老公的说教,大部分时候属于这种情况——觉得他做的不够好,担心着急,就摆弄上了道理。又仔细想了想,对妹妹的态度有时候也会这样(可能态度会更好点)。
我的说教,也早就引起了老公的不满。他以前就说过我经常批评和教育他,而我对这种说法很反感,觉得他先入为主,在我们沟通时对我的态度和行为下了结论,影响了我们的交流。现在想来,无风不起浪,我从没想过要批评和教育他,但是我采取“说教”方式,才形成了我在他心里的印象!
细思恐极,这么多年,我通过一个对两人都无益处的沟通方式,耽误了彼此多少时间!
3
那么,如何才能迈过说教的大坑呢?
(1)在给别人提建议前,请确保自己一直就是那么做的。说教者其实是在输出自己的价值观,所以应先确保自己已经做到了,再开口说。就这一点,就能堵住我的嘴很多次了。比如说,跟老公锻炼锻炼身体很重要,可是我自己又何尝做到了呢?比如说,和老公强调生活作息规律的重要性,可我自己追剧时半夜两三点睡,对自己难道又是一套原则?做到,再说。否则,闭嘴!
(2)多听少说。别人遇到困难时,多了解背后的原因和他内心的想法,做到理解别人,少说多听。在别人需要给予意见的时候,注意语气 和表达(参考下一条)。
(3)给别人提建议时,语气上可以用一些诸如“你觉得呢/这只是我的看法/我觉得你那一点说的很好,只是从我的角度看……”等短语,让别人觉得自己真的是在关心他。
(4)永远只选择鼓励他人。这是笑来老师在得到《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里分享的原则。非常有道理,但实践起来很困难。说教,看似是试图帮助别人,但是一旦到了说教层面,就意味着认为对方做的不够好不够对,也让说教”和“批评”天然的成了狐朋狗友。更何况,我们常常对亲密的人说教,但越是亲密的人,就越需要对方给予的肯定和鼓励。所以,遇到事情,多鼓励对方,忍住想要着急和说教的躁动!
4
说来可笑。我写这篇文章时,总觉得以前似乎写过。刚刚就去搜索了下之前写的文章,还真就找到了去年七月份写的《选择鼓励,而不是说教》。
自己通篇读了一篇,最大的感受就是——我通篇都在说教。我在文中试图告诉别人不要说教,举的例子也是老公说教婆婆的例子,而自己却在做着说教的事情,还做了这么多年,都尚不自知!
看到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
与其心急火燎地试图拯救别人,改造别人,我们不如把这份精力拿来发展自己,打造自己。
确实如此!自己成了,才是最有说服力的语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