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忐忑不安地打开了作业本,眼睛一瞅第二题,哦,对了!真是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惊奇之中。这是怎么回事呢?
昨天,伊静帮我整理数学本(我是组长)时说:“你第二题做错了,我们都不跟你一样。”我翻了翻全组的作业本,可不是,都和我不一样。
我拿出《数学用表》,查了又查,咦,我的没错呀!又试着用他们的解题方法查了一遍,他们的也没错。难道是我们解题方法不同,但各有道理?可是答案不一样啊?我百思不得其解,但决定不改,作业本就这么交上去了。
今天,我一看——对了,岂不是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惊奇之中吗?
补充一句:伊静他们的那道题也做对了。
二
早晨,朦朦胧胧一睁眼,忽然想起昨晚没找书包皮。今天可不能再失约了,伊静的英语书包皮破了,委托我给她带一张,可我一次次都给忘了,昨天还下保证说肯定不忘呢!
我赶紧吃完饭,一看表,呀,快来不及了!匆匆忙忙找书皮,没有找到,咋办?我一歪头,看见桌子上放着本《十万个为什么》,用牛皮纸包着。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我一喜,把上面的牛皮纸拽了下来,放进书包。
我心里很舒畅,因为自己实现了诺言。
三
伊静告诉我,她也开始写日记了,并且已写两篇了。我很得意,瞧,在我的发动下,不但妹妹已写了一百多篇日记,而且连“懒老静”也跃跃欲试了。
我告诉她,我已经写了2—2—3篇了,把老静惊得眼睛瞪得像灯泡那么大。
过了些日子,伊静给我看她的日记。我看着看着笑了,因为伊静的日记里有好多个“真没意思”,几十篇日记一个模子:早上起床——吃饭——上学——中午放学(去买了什么,花了多少钱)——下午上课——放学——吃饭——睡觉,记的是流水账,没有一个中心,再不就是写自己“笨”。
伊静啊,你真像一个小孩!
四
伊静跟我去买麻糕,因此,我有幸目睹了做麻糕的全部过程。
麻糕由两人做成。一个年纪轻轻的姑娘先把面揉好,拽成许多大团子,再把面团拉长,把细长的面揉成长圆形,于是这个姑娘的工作完成了。
担任第二项工作的是一个利索的老头。他手里拿着一个工具——短短的擀面杖上套着一个轱辘。只见他飞快地把长圆形面团拿过来,用手里的工具朝面团“啪”地重重拍了一下,面团立刻变长了,再把面团翻过来拍,反复几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长圆的面饼。
老头抓了一把芝麻撒在面饼上,又用干净的刷子蘸了点黄油刷在上面。一切准备完毕,老头真正开始展现自己的技艺了。他用极快的速度在手上蘸了些水,拿起面饼,朝旁边正在燃烧的锅炉里使劲一贴。面饼竟听话似地紧紧伏在了上面。
过了一会儿,一股麻糕特有的香味扑进我的鼻孔,我不禁咽了口唾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