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诗歌,共享。心情随笔国学与传统文化
文化随笔《金诗银典》之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

文化随笔《金诗银典》之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

作者: 卧龙焦点 | 来源:发表于2017-08-15 20:52 被阅读46次

    据江宁山阴村王羲之后裔家中发现的《王氏家乘》记载:王勃是王羲之六世孙王肃之后,王昌龄是王羲之十五代孙。王肃初仕南齐,因父兄被齐武帝萧赜所杀,他便投奔北魏孝文帝,出任北魏宰相。王肃的后代就在北方定居下来,所以,王勃的履历变成了绛州龙门人。

    琅琊王司马睿接受王羲之父亲王旷的建议,移镇健康(南京),王羲之家族也从山东临沂搬迁到会稽(绍兴)。东晋太元年间,王羲之的五子王徽之看中江宁山水,就在此定居繁衍生息。《新唐书》《唐诗纪事》记载王昌龄是江宁人,这和《王氏家乘》记载相吻合。

    王昌龄虽然出身江左高门王氏世家,但到他那一代已经世远名疏,家势式微,日渐贫困。他小时候在故乡耕读,自称“久于贫贱,是以多知危苦之事”。王昌龄只能靠一己之力杀出一条血路。20岁左右,他到长安谋事,从他的《望临洮》一诗可知他投笔从戎到边塞从军了:

    《望临洮》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王昌龄出长安,取道秦川腹地,途径渭水谷底、狄道,抵达陇右节度使所在地鄯州,开始了他长达十年的边塞生涯。《望临洮》通篇没有一个字提到边塞、战争、杀戮,但却把十年前武街古战场残酷鏖战的遗迹血淋淋地呈现出来: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王昌龄本想到边塞战场上有所建树而踏入仕途,谁知到头来却是戎马倥偬一场空,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写出的那些流传千古的边塞诗,他也因此和高适、岑参一起成为大唐赫赫有名的边塞诗人。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的诗精湛凝练,引经据典,言简意赅,铁骨铮铮,掷地有声。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些诗气势宏大,意境开阔,深沉雄浑,纵贯古今,堪称唐诗七绝的压轴之作。因此,他被尊称为“七绝圣手”“诗家天子”。

    在边塞辗转近十年,徒手而归。年近而立的王昌龄不得不重拾翰墨,参加科举考试。开元十五年王昌龄一举考取进士,旗开得胜。但时运不济,只谋得个秘书省校书郎的芝麻小官。后来又因事获罪,谪赴岭南。四十二岁遇赦北还,在巴陵(岳阳)遇到正被流放到夜郎的李白,王昌龄写下《巴陵送李十二》给李白。

    随后,王昌龄取道襄阳看望诗人孟浩然,和李白、孟浩然的聚首唱和,让王昌龄很快进入了大唐一流诗人的行列。可惜,这次相会孟浩然因食用海鲜过多痈疽复发,暴病而亡。王昌龄难过了很久。

    王昌龄在大唐诗坛上的地位非常高,诗名也很响亮,但在官场却每况愈下。他仕途不顺,心有不死,二次科举登第,但官职仍不见长,仅被授予河南祀水尉,做了五年祀水尉,又被贬为江宁丞。眼见这官越做越小,王昌龄彻底心灰意冷,他干脆放浪形骸,游历江湖,吟诗会友,借酒消愁,迟迟不去报道。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冬,王昌龄离开长安赴任江宁丞,他与诗人岑参诗歌唱和,岑参写下了《送王大昌龄赴江宁》。途经洛阳一住就是大半年。他又与綦毋潜、李颀等诗人郊游留诗作别。离开洛阳去江宁赴任途中,又在镇江逗留,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旧唐书》和《新唐书》对王昌龄做出的评价惊人地相似:“不护细行”。就是不拘细节,他拥有诗人所有的优秀品质:率直善良厚道,也具备了诗人致命的劣根性:随性散淡颓废。做诗人他很称职,他和那些大诗人们臭味相同,一拍即合,结成了铁哥们:李白、高适、岑参、王之涣、王维、孟浩然等等。做官人,他就有些稀里糊涂不入道了,他的散淡随性不拘细节几乎毁掉了他的仕途生涯。他最后一次从八品的江宁县丞又被贬为九品的龙标县尉。

    五十一岁的王昌龄最后一次踏上左迁之路,他沿长江逆流而上,途经巴陵(岳阳)、洞庭、武陵,又放舟沅水,前往湘西龙标。山高水远路漫漫,屡屡左迁人心寒。跟随在王昌龄身边的只有一位老仆人和一把旧琴几扎旧书。在龙标,王昌龄和老仆人一起捡拾枯枝败叶做柴烧饭。贫穷的九品芝麻官王昌龄为官并不懈怠,他洞悉民情,体恤百姓,清廉内俭,为政宏宽,是个颇受百姓喜爱的小小父母官。

    被贬在夜郎的李白得知王昌龄的遭遇后为他写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天宝年间,安史之乱,长安洛阳沦陷,唐玄宗仓惶出逃至咸阳集贤宫,他的三子李亨在灵武匆匆即位,封号唐肃宗,号令大赦天下。66岁的王昌龄垂垂老矣,他在兵荒马乱中离开了龙标,准备回江宁老家,不料途径安徽濠州遭遇屠夫,刺史闾丘晓因妒忌王昌龄的才华,胡乱找个理由把王昌龄杀害了。《唐才子传》载:王昌龄“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

    一向敬重仰慕诗人的河南节度使张镐得知此事后非常愤怒,他调遣闾丘晓去镇压叛贼,闾丘晓故意按兵不动殆误军机而惹怒了张镐,张镐要斩杀他,临刑前,闾丘晓苦苦哀求道:我家有年迈的父母需要赡养,饶我一条命吧!

    张镐怒不可遏地厉声呵斥道:你杀王昌龄时,咋没想想王昌龄的父母谁来赡养?!张镐一剑下去咔嚓一声,闾丘晓人头落地。张镐替王昌龄报了这恶毒的一剑之仇。

    千百年来,无数的人们都诵读过“秦时明月汉时关”“不破楼兰终不还”“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些壮阔高迈、明丽缠绵的诗句,但有谁知道大唐才子王昌龄长期身处谗枉和沦弃的惨境,有谁知道王昌龄那郁郁不得志最终又被草芥般蹂躏屠杀的卑微生命!

    参考资料:《詹才子传》《河岳英灵集》《旧唐书》《唐才子传》《资治通鉴.玄宗》等。

    丁小琪,女,原名曹华,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于河南南阳一音乐世家。中国当代著名网络诗人。博客中国专栏作家。入选博客中国举办的“1917—2016影响中国百年百位诗人评选”百位新锐诗人。 作品《鸡在南阳以南的地方》入选中国作家协会选编的《2006年度诗歌精选》。有数百首作品被多家报刊及民刊和诗集选发。作品散见于《诗刊》《诗歌报月刊》《绿风》《诗潮》《诗林》《诗选刊》《红豆》《文艺生活》等有影响力的专业文学刊物,另有散文小说多篇发在地方报刊杂志。出版有诗集《花儿开在月光下》。新诗集《爱情伸长了手》和文化随笔《金诗银典》即将出版。

    丁小琪先后就读于安阳师范学院音乐系、河南大学音乐系和中央音乐学院干部进修班。先后师从中央乐团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李展和中央音乐学院吴天球、郭淑珍教授学习意大利美声唱法。音乐教育和新闻学双本科学历,高级职称。是南阳很有影响力的声乐教师。为各大高校和部队文工团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声乐人才。丁小琪还师从画家董建、张若平、李宝玉、尹先敦等大师学习书法和中国画技法。

    丁小琪的诗歌沉稳而自醒,干净明晰,直接而又充满暗示,诗人的智慧和意义的消解在她的诗歌中同时呈现,散发着狡黠和叛逆的气息,微言大义,使人的触觉变得尖锐而敏感,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像平静湍急的暗流,充满阅读的快感,她口语式的陈述,犀利、诙谐、幽默、让人读来忍俊不止,时常会捧腹大笑,丁小琪的诗歌彰显着强烈的后现代时尚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化随笔《金诗银典》之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hov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