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现在我才感觉到这么多年来看书对我的影响,我记得上大学那会我觉得自己特别孤独,或许是因为思维层面的原因,也或许是因为在精神上找不到与自己有共同默契的人。我的心时常被一种莫名的阻力牵绊,好像陷入了一团巨大的黑洞里,它牵扯着我,又吞噬着我,使我身陷囹圄。但我没有太去在意这样的感受,因为我知道有些感受需要升华维护,有些感受必定是要慢慢转化剔除的。
而我也知道那样的感受一部分是环境给我的,一部分是自己内心的矛盾与认知给我的,但大部分都是在我的情感层面。我那时候有些抑郁,身体有些不适,尤其是我的脑部,但我强忍着那种感受,依然每天去往图书馆。不开心的时候看书,开心的时候看书,下雨的时候看书,天气放晴的时候也去看书,一年四季,风雨无阻。
当时从未想过阅读的力量终有一天会在我的生活以及精神层面起到了决定性和统领性的作用,我目前对现在的自己挺满意,这是我一路艰难的青春里从未有过的喜悦。
大学的生活,除了上课,就是下课后的看书和写作,偶尔也会去运动。就像是我之前的一篇文章里写的那样:这些看似可以给我带来欢乐以及荣誉感的事物,却在当时显得很无谓。但我也深深地知道那是身边的环境以及自己的认知造成的。
去往上海实习的时候,我们一起的同学都是浙江省内或者温州本地人,只有我一个是甘肃的,甘肃省在中国是个极为落后和偏僻的省份,我们组长以及一些员工根本瞧不起我。他对我言语上那种转折性的侮辱常常使我愤怒异常,但我又无法还击。因为是新人我一边得背业务知识,一边得考虑自己的业绩,一边还得应对他对我当众戏谑甚至侮辱的难堪。
那天我们组长很愤怒,他指名道姓地当着组内成员向我训斥,说我拖了全组的后腿。那天下午我以牙齿痛为由请了半天假,想要回去调整下自己的工作状态。我记得走出地铁口的时候,那条路上只有我一个人,我感觉自己内心特别痛苦,委屈。
我的浑身上下都充斥着一种很强的不适感,但我又不能让那种感觉压垮我,于是我强烈地忍受着。骑着单车回宿舍的路上,感觉连迎面吹来风都是带着恶意的。我开始有点怀疑自己,气愤我们组长,但又害怕明天他继续那样的戏谑。
我躺在自己的床位上,蜷缩着身体睡着了,晚上同学们回来时询问我,我也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依然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4个月的实习结束之后,我回到了家里,慢慢感觉自己的心态以及情绪发生了很大变化。那个时候我开始静下心来反观自己,发现原来之前的自己并不是孤独的。
在准备要去杭州的那一年,我爸对我说:别怕,如果实在不行就回来。我一直记得这句话,他的爱很深沉,以至于在很多年之后我才慢慢明白。工作的时候我每周末做的事也同样是看书写作,一年四季,常年如此。
我在精神上的朋友身边几乎没有,但他们是周国平老师,是樊登老师,是微微启蒙的哲学思维,是我一直深爱着的小说人物,是意志,是坚贞,是勇气,是智慧,是艺术,是格局..........。这些人生旅途上的挚友都是书籍给我的,很多年以前我根本没有在意过这些,看书只是我的生活习惯,但我后来才发现它是我爱这个世间的方式。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保持一种简单与谦卑是很难的,关键是还要面对商业世界的尔虞我诈。那天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智者不惑,勇者无畏,然后眼泪就抑制不住地掉了下来。
我知道自己终要是走到属于自己的归宿的,可我不那么苛求了,在路上的感觉也很好,这是一场成长的跋涉,也是对自己曲折的爱的礼赞。
我会想起那时的自己,无畏无谓却满身是伤,但现在还是这样,有些东西我不想让外界和时间改变,所以只能守。后来我就知道时间是打不败一个人的,只要情感还在就是余生全部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