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是全民剁手的狂欢。买买买中,有多少是消费陷阱呢?为了不交那么多智商税,我开始看公开课和纪录片重新检视自己的消费是否理性。
一. BBC纪录片《 请相信我,我是医生 第一季 (豆瓣) 》
1. 复合维生素补剂,维生素C,B等
主持人发现他吃的水溶性维生素,都排出了体内。实际上,即使是快速炸过的薯条,也富含维生素C。普通人不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某些过量维生素反而对人体有害。除非医生建议补充,我们普通人完全可以在日常饮食中摄取足够的维生素。


哭,交了很多年的智商税给善存。
2. 益生菌产品——尤以冷藏酸奶
个人认为,酸奶是一种很不环保的食物。需要冷藏,运输用冷链车一直开着空调降到0度,如果一杯酸奶售价5元,其中大概有3元以上是仓储和物流成本。同时,酸奶里面添加了较大比例的糖,但喝起来却不觉其甜。我一直拿酸奶作为补充钙质和益生菌的主要来源。

如果要类似作用,请每天吃燕麦。 只需要每天100G燕麦,肠道里的益生菌就会很开心。原理就是我们不能直接补充益生菌,但可以用燕麦喂养益生菌让它繁殖更多。推荐六块多一包的燕麦片和奶粉一起当早餐,了解一下。


3. 鲜榨果汁,含糖太高,如果喜欢的话,偶尔吃吃无妨。平常我是把鲜榨果汁当做健康食品来看待的,但其实相比直接吃水果,鲜榨果汁太过浓缩,含有高糖份。家里榨汁机又可以极简掉了,少一物,省掉收纳和清洁的功夫。

二. BBC纪录片《 请相信我,我是医生 第一季 (豆瓣) 》
1. 会上瘾的咖啡。
咖啡的香味我很喜欢,曾经喜欢午后喝一杯咖啡。研究表明,当一个人习惯每天喝咖啡之后,再喝已经耐受不会有提神效果,然而不喝,反而昏沉沉。咖啡的提神效果只对还没建立耐受的,很少喝的人有效果。惊,这不就是上瘾症吗?


如果要提神,可以吃无糖口香糖。
2. 会让皮肤变差的巧克力。
严格来说,这不算消费陷阱,巧克力确实让人愉悦。但是巧克力对皮肤不好,容易长痘。作为巧克力上瘾者,我可以一天吃完一盒48颗的金莎。原来我在一边毁皮肤,一边花大价钱去护肤。

3. 鱼油
没有证据表明鱼油可以预防老年痴呆,提高记忆或者保护视力。苍天,我刚刚让朋友在澳洲给我带了5大瓶鱼油。


三. BBC纪录片《 请相信我,我是医生 第一季 (豆瓣) 》
1. 麦卢卡蜂蜜
感谢我的孤陋寡闻,我没有听过这个贵价蜂蜜。朋友送过我一瓶,开瓶很久后都没有喝,就扔掉了。价格感人。


2. 昂贵的特级初榨橄榄油产生更多会致癌的醛
主持人和专家测试了各种油在加热时是否会产生致癌的醛类,有葵花籽油,植物油,玉米油,菜籽油,花生油,橄榄油,特级压榨橄榄油,猪油,黄油,鹅油(从左往右)。动物油得到了平反,猪油,黄油和鹅油都相对产生较少的醛类;平价的花生油表现最好,蔬菜油最差。而特级初榨橄榄油,相对便宜一点的精榨橄榄油,会产生更多的醛类。

我记得还看过另一个研究,中国人喜欢高温爆炒,还是适合用动物油,其产生醛类的化学反应温度要求更高。而初榨橄榄油,不耐高温,更适合做沙拉的蘸料。
四. BBC纪录片《 请相信我,我是医生 第一季 (豆瓣) 》
1. 抗氧化功能性果汁,不抗老,可能让你产生更多自由基。

记得某个流量小花曾经推广一个果蔬汁(好像是AB吧),主打抗氧化,卖得超贵。看看配料表,原来添加了VC,VC确实能抗氧化,同时可以当做某种程度的防腐剂。(还记得第一季额外补充VC有没有作用吗?)这种抗氧化的果汁进入人体会怎么样呢?

也就是说,额外补充抗氧化剂,在随后几个小时反而降低了抗氧化剂的浓度,体内产生更多的自由基。因为人体会保持体内完美的平衡,包括抗氧化剂的浓度。
2. 蛋白质补剂不会增肌
很多人健身的时候会吃蛋白粉。我也吃过,很难吃,不管是什么口味。但怀着补充蛋白质,能增加肌肉的信念,才强行咽下。主持人在腿上钻了个洞(为科学献身,为他心疼),发现补充的蛋白质确实可以直接到达肌肉的血液里。但蛋白质能增长肌肉吗?两组人同样训练,一组摄入蛋白粉,一组摄入安慰剂。

这么难吃的东西,也是可以不用再浪费钱了。

3.完全相反的两种甜味剂,糖精VS甜菊
很多健身食品添加了人工甜味剂,因为它零卡路里。然而糖精和甜菊同属人工甜味剂,对于血糖上升的影响截然不同。糖精组短时间到达了糖尿病的边缘,甜菊组的血糖几乎没有变化。我觉得购买食物时,看配料表是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好习惯,且能破解许多营销神话。同时,稍微改变一下嗜甜的口味,总体来说对健康是有益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