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贴一篇早年的文章。现在读来也是很有感触。
共情与理解,是有效沟通的开始今天中午发生了一场情绪大战,我的嘴巴还被儿子无意中踢了一脚。因为我没有同意给买玩具(我们的规定是一周买一次而这周已经买两次了),他在路上不肯走,最后被强行抱进车,歇斯底里大喊大哭,将近二十分钟。
“没有买玩具,你生气了。妈妈知道,爸爸也知道。但是买玩具有规定,我们都要遵守规则。爸爸妈妈都爱你,不管什么时候都爱你。就算你不高兴或生气的时候,我们也爱你。我也知道,球球不高兴,不想下车。我们想帮你,赶走不高兴的情绪,让你变得高兴。”…
不断重复这些话以后,他的语气慢慢地平缓了,身体也柔和了,终于能好好地抱着他了,感觉到他渐渐平静下来。最后给他一个台阶,他终于笑逐颜开,高高兴兴地下车了。
快五年的时间里,这好像是我第一次成功的沟通,真是惭愧内疚。以前每次在他的情绪面前,我都会难以抑制自己,高声威胁、无理责备、严厉制止、武力解决或者就是无奈妥协。当我真正尝试去理解孩子的感受,他自然就会变得很“懂事”。明确告诉他,我接纳你的情绪,但不代表我接受这件事。相信今后他慢慢会知道,我们的原则和立场在哪里,什么是不能被挑战的。
其实从昨天晚上开始,就有情绪积累在他的心里,能有一个适当的机会释放出来未必不是好事。今天错就错在爸爸强行把他拖入车,和开始时我的语言威胁,幸好后来我及时调整了自己。直到我冷静下来,抱着他轻拍他的背,才是有效沟通的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