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他的生活方式,每一种生活方式的背后,是一种生活智慧。
关于选择,我们不能贪心。
食物可以填满满胃的饥饿,性可以填满身体的饥饿,但是有什么东西,可以填满人存在的饥饿?
学一些有用的东西去谋生,学一些无用的东西去取悦自己。
无用之学,没有功利之用,它让我们感到幸福和快乐就足够,没有前者,就算是淡淡的平和与宁静也十分知足。
第三章 隐居之前的日子
作者在这一章说起自己选择,有些内容非常坦诚,不好意思说的一些话,他却直白的写出来,反而觉得坦诚地写作本身就是这样,很自然,就是这样的感觉。
“原因是自己想做什么,我也不知道。老实说,就算再怎么努力想破头,我也没什么特别想做的事”。
“就算没有想做的事,要活下去就要吃东西,要吃东西就要花钱”
“面对各种事情,在不知不觉间,包围自己的事物,一遍又一遍地反问自己:这是必需的吗?是真的因为喜欢才留下的吗?在诘问自己的同时,我感觉到喜爱的纯度上升了。”
“狠狠拒绝不要的东西,最后留下来的,就是虽然稀少,却是自己真心喜爱的超朴素生活”
“每个人对某段时期的想法,不是由外人决定的,而是由本人自由解读的吧。我现在深深地这么觉得”
今日在重读这一章时,对于其中的一些文字,在认可的同时,也会想到一些客观问题,这也正是很多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目标不同,行为模式就会不同。
书中的作者只以“活着”这件事为目标,并且也没有提到赡养父母,养育后代之类的事情,为此一些具体的做法就显得很局限。
他在写书时,猜到会有我这样的读者产生疑问,他写道“我不认为“无欲”这件事是伟大的,我也不打算劝别人这么做。
但就算这样,我也不认为每天工作是件伟大的事,所以我也不会确实地去上班工作。
全部都是不知不觉就发展至此的,感觉怎样都好......所谓一切皆无,没有狂喜,但取而代之的是也不会觉得无聊,每天都能轻轻松松浅笑着过生活。
毕竟都这把年纪了,太强烈的喜悦对身体也不好(作者也就二十多岁,满脸黑线)”
他还专门写了“二十岁之后的人生要用减法”。极简很酷,需要对于欲望,对于自己的心智有一个把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