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哲思简友广场
侯省彦,红色文化的执着传承者

侯省彦,红色文化的执着传承者

作者: 太白山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7-06 23:04 被阅读0次
    侯省彦,红色文化的执着传承者 侯省彦,红色文化的执着传承者

    侯省彦,红色文化的执著传承者

    文∕太白山人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西安解放、扶眉战役胜利70周年。扶眉战役是指1949年7月,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陕西省扶风、眉县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次进攻作战。是解放战争期间西北野战军继“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之后在西北战场上与国民党胡宗南、马步芳、马鸿逵部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战役完全解放了陕西关中,也为解放大西北和大西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日,西安电影制片厂在扶眉战役胜利70周年之际,为激发后人发扬革命传统、自强不息、奋发上进的精神,决定将这一场悲壮激烈的宏大战争场景搬上荧屏。电影《扶眉战役》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第四军第11师33团副团长高增岳等指战员为原型,将真实再现扶眉战役期间的战争形势、战役过程。

    那么,你可知道电影《扶眉战役》中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第四军第11师33团副团长高增岳烈士的英勇事迹是何人发掘的吗?

    侯省彦,红色文化的执着传承者 侯省彦,红色文化的执着传承者

    他就是扶眉战役烈士陵园所在地—宝鸡市眉县常兴镇常兴中学的一名老师,他叫侯省彦,是一位三十多年来一直孜孜不倦、焚膏继晷,持续不断发掘、研究、弘扬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侯省彦,陕西省眉县人。中共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百姓学习之星”,宝鸡市中共党史专家库专家、宝鸡市关工委“优秀讲师”,宝鸡市首批“百姓学习之星”,眉县政协文史研究员,眉县宣传思想文化先进工作者。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侯省彦还是宝鸡市眉县常兴镇的一名小学校长,每年清明节他都要带领学校学生到扶眉烈士陵园去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当时的烈士陵园设施简陋,文史资料奇缺,许多小学生为了解这些英雄的光荣故事,就蹲在地上,或者趴在橱窗上,用笔摘抄一些牺牲烈士的光荣事迹。在参观过程中,他发现扶眉战役烈士纪念碑碑文和有关史料记载有些不符。

    1986年,在扶眉战役中光荣牺牲的高增岳烈士子女来陵园拜谒自己的父亲,但查遍陵园所有的遗存资料,也没有发现关于他父亲的名字、事迹和牺牲的时间、地点的只言片语,烈士家属感到很是诧异,最后他们怀着失望走了。这件事传开后,深深的刺痛了侯省彦的心。英雄为人民、为革命光荣牺牲,其牺牲的时间、地点在哪里?牺牲经过及英雄事迹陵园和家属一点也不知道,子女就连祭拜都找不到个庙门!

    侯省彦,红色文化的执着传承者 侯省彦,红色文化的执着传承者

    从那时起,侯省彦便产生了要编著扶眉战役红色读物的想法,以匡正扶眉战役史料中存在的失误和不足。他的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扶眉战役烈士陵园管理处汶义武主任的支持。于是他就在课余时间、节假日到烈士陵园资料室、翻阅一些档案,搜集整理扶眉战役相关的史料。刚开始,周围一些同事和家里人对他所作的这项工作并不理解,说他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当时,侯省彦只是个小学校长,家中的生活负担比较重,每月工资只有六七十元,需要赡养两位老人、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但每次当他走过扶眉战役发生地这一片片遗迹,捧起这一把把热土,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倾洒着英雄的热血,他发誓再艰难、再困苦他都要让烈士的英雄事迹公诸于世。

    为了采集到烈士们牺牲前鲜活、生动的战斗场景,他就亲自到参加过扶眉战役的指挥员,幸存的老战士哪里去采访、征集资料、图片、回忆录。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些战役亲历者现今遍布在全国各地,加上年代久远,找到一个简单的联系方式都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但他没有气馁。在他的多方努力下,打听到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兰州军区空军司令员、扶眉战役时任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第4军第10师师长的刘懋功将军。对于侯省彦的到来,刘懋功将军热情接待,并给予了他高度赞扬,这让他的心里非常的激动。在刘将军那里他采访到了许多鲜活的人物事迹。

    为了寻找高增岳烈士的姓名、资料及英雄事迹。他从第十一师战史入手,查阅烈士资料,在战史第638页找到了高增岳烈士。但高增岳烈士的牺牲地点、时间、籍贯等与事实不符。

    于是侯省彦又查阅到了1950年8月2日的《甘肃日报》,在第3版刊登的第11师第33团政治处主任赵大刚创作的《无产阶级的英雄气概—为纪念罗局镇战斗中第4军第11师第33团光荣牺牲的英雄而作》的长篇诗歌,从中了解到第33团副团长高增岳牺牲的英雄事迹。

    他又从第一野战军战史最后,查到了高增岳烈士生前系第4军第11师第33团副团长,于1949年7月13日在蔡家坡战斗中牺牲。但与他了解到的高增岳烈士牺牲的时间和地点还是不符。

    几经周折,他又深入到当年扶眉战役第33团卫生队。从战地卫生员罗从善、王文贵两位老战士处了解到:1949年7月12日,在罗局镇强家沟阵地上,时任第33团副团长的高增岳指挥第2营主攻强家沟之敌。敌军由东向西溃退,高副团长率第2营战士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并高喊:“同志们,我们要做到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敌军动用一个团的兵力扑向第2营阵地,经过七八个小时的激战,敌人始终未能前进一步。在战斗中,高增岳大腿负伤了,坐在地上指挥;胸部负伤了,他就伏在地上,用尽最后的气力指挥战士们顽强杀敌,直到第三次头部中弹,光荣牺牲。

    战地卫生员罗从善、救护所卫生员王文贵说:“1949年7月12日天快亮时,我们部队到达了目的地—罗局镇,很快进入强家沟阵地。战斗非常激烈,不一会,就从前线抬下伤员。我们战地救护所的主要任务是把抬下来的轻伤员,及时救治后,使他们返回前线继续参加战斗;抬下来的重伤员,迅速包扎处理后送往野战医院治疗;抬下来已牺牲的战士,及时整容后用白布裹住遗体,抬出救护所安葬。当时,高副团长从前线抬下来时就已经牺牲了,我们含泪给他整容后用白布裹住遗体,随后被抬出救护所。”

    经反复考证后,扶眉战役时任第33团副团长的高增岳于1949年7月12日,在罗局镇强家沟阵地牺牲(《寻找烈士牺牲地》已发表于2017年第3期《宝鸡党史》)。目前,西影厂拍摄的记录电影《扶眉战役》,也是以高增岳烈士为原型,展开故事情节的。

    侯省彦,红色文化的执着传承者 侯省彦,红色文化的执着传承者

    在侯省彦整理扶眉战役史料的起初,像高增岳烈士家属遭遇同样的事例还有好几起,因为当时纪念馆里的资料匮乏,许多烈士的事迹只是简单几句话,更多的英雄事迹并没有记录,要让这些鲜活生动的事迹更好的呈现,他开始了新的征程。

    但是所有的采访并不都是这么顺利。曾经有一部分老战士,像第一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甘泗淇的秘书李自忠、第1军政治部宣传队员武斌,侯省彦就曾经去了五六次找他们采访,都被干休所拒绝。因为这些老革命年事已高,干休所害怕出现意外,就拒绝一切采访。

    在扶眉战役纪念馆的资料室里,侯省彦没有找到第4军第12师的史料,几经周折,侯省彦打听到西安市小北门解放军八一干休所咸阳军分区原司令员王生才就居住在这里。王生才在扶眉战役时任第4军第12师首长的勤务员,王生才司令员哪里一定有第12师鲜活的战斗史料。侯省彦满怀希望去采访,但去了四五次,每次都被门卫拒之门外。最后一次,他早早来到干休所门外等候,上午十点多,王司令员要外出,他上前说明来意,司令员愉快的答应了他的采访,并约好时间接受了他好几个小时的采访,填补了扶眉战役纪念馆资料室第4军第12师史料的空白。

    侯省彦在采访中,遭人误解、被人拒绝,这些事经常发生。但在采访中,更多战役的参加者给了他许许多多的感动和鼓励。曾担任第4军司令部骑兵侦察营营长的孟飞,在接受采访时,就热情的接待了他。听说他自费寻找失去的军魂,搜集扶眉战役史料和英雄故事后,孟老很是感慨,为他免费提供食宿和交通工具,陪他一起采访老战士。书成,孟老亲自为他所著《红色英模》提笔作序。后来每年腊月春节前孟营长都要打电话给他祝贺新年,有时间也会邀请他到家里做客,成了一对无话不谈的忘年交。

    参加扶眉战役的张哲岚老人曾是第一团政治处干部股的股长,当时老人已经93岁,张老很热情、对他的采访工作很支持。他把自己珍藏的所有老照片和资料全都提供给了侯省彦,并热情的给他题词留念。采访结束,老人亲自把他送到了门口,当他准备第二次去采访老人时,老人已经去世。后来侯省彦才得知,在第一次采访老人的时候,张老已经身患重病。像这样的情景还有好几起。这些看似平常的采访,却弥足珍贵,每次听到这样的消息他都十分悲痛,也心生怀念,并对他们产生深深的敬意,对他来说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采访,而是与生命、与时间在争分夺秒的赛跑。

    在采访起初,他的采访对象主要是部分解放军指挥员和战士,为了客观公正的还原真实的历史,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他的笔尖慢慢扩展到参加过扶眉战役的地下工作者、游击队员、普通群众、被打败的国民党高级将领。33年来,侯省彦克服重重困难,跑过全国大部分省市,采访战役亲历者216位,寻找到50多位牺牲的烈士。

    采访只是侯省彦所有工作中的一部分,对他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把这些鲜活的事迹写出来,整理成文,编辑成册并予出版,这个过程至今想起来都是艰难和心酸的。

    对他来说最困难的事就是编撰成书的过程,为了保证事件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他一方面要让被采访者对他叙述、所写的事件签字确认,同时还需要多方查阅相关资料,交叉印证,仔细核实。最辛苦的就是把这些内容按一定的体系编撰成书,一本几十万字的书,他日思冥想,笔耕不辍,常常为了一句话,一个词语反复推敲修改。

    写书是一项艰难繁重的工作,因为写书他住过三回医院,所幸的是每次都安然无恙,除了写书,出版发行也是让他最为头疼的一件事,一九九七年当他的第一本书《难忘的扶眉战役》出版发行,当时为了筹措出版费用,他把自己家里的粮食卖了,把老婆养的还未出栏的猪也卖了,才刚刚凑够了出版费用。

    33年来,在他的艰辛努力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下,侯省彦陆续出版了《鏖战扶眉》、《永远铭记》、《红色故事》、《红色英模》、《不朽丰碑》、《军魂永存》六本扶眉战役系列丛书,终于完成了他多年前立下的宏伟夙愿,

    回顾自己33个春秋传播红色文化的艰辛路之路,侯省彦感到这不仅历练了自己的意志,考量了自己的心灵,培育了自己的厚重,润泽了自己的生活,打开了自己心扉,更是撑起了自己生命自信的航船。

    前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有句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因此,他坚信:在人生路途中,为自己一生最有意义、最有价值、最值得奋斗的理想所付出的越多,生活的馈赠就愈多,生命就会留下光辉灿烂的乐章。

    侯省彦,红色文化的执着传承者 侯省彦,红色文化的执着传承者 侯省彦,红色文化的执着传承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侯省彦,红色文化的执着传承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ifv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