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得到文章分享
得到|每天听本书|《如何阅读一本小说》

得到|每天听本书|《如何阅读一本小说》

作者: 生如夏花绚烂璀璨 | 来源:发表于2019-05-02 13:09 被阅读25次
音频链接:得到|每天听本书
得到App
音频文稿:
《如何阅读一本小说》

关于作者

托马斯·福斯特,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研究领域是20世纪英国、爱尔兰及美国文学,教授经典文学和当代文学课程,同时教授创意写作。著有多部学术研究著作,及畅销文学阅读指南书:《如何阅读一本小说》、《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

美国著名的藏书家、畅销书《文雅的疯狂》的作者巴斯贝恩,把福斯特比作当代的维吉尔,认为他可以像《神曲》中的维吉尔引导但丁一样,带着我们在文学世界里漫游。

关于本书

《如何阅读一本小说》是一本关于小说的阅读指南,将趣味性和实用性融为一体。福斯特教授将带领我们领略超过200部小说作品,包括众多经典的大师作品,详解小说的历史渊源,让我们可以从更专业的角度读懂一本小说的精髓。

核心内容

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对200多部小说的讲析,归纳出了如何阅读、鉴赏一部小说的22条规则。

我们进一步把这22条规则,归纳成三大类来讲解,分别是:

1. 小说最基本的要素,包括开篇、地点、人物;
2. 小说的叙述风格和讲述技巧;
3. 作者的创作方法论。

此外,这本书里还提供了一些阅读指南,通过这些介绍和讲解,带你一起发现小说之美。

脑图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是《如何阅读一本小说》,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30万字,我会用大约18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精髓:小说最基本的要素;小说的叙述风格和讲述技巧;小说作者的创作方法论。希望通过这些,能让你更加了解小说这种最主要的文学载体,更好地欣赏小说之美。

在所有文学体裁中,恐怕小说所受到的争议最大,引起的讨论也最热烈。它就像一座花园,草木繁茂,却良莠不齐。一些伟大作品,你可能不会一眼就看出它的价值,而一些价值感很低的作品,则会让你耗费时间精力,而没有收获。所以呢,如果你不是一个专业的文学研究者,那么你在小说这座“花园”里游览,就需要一位导游,来帮你引路和讲解。这本书,起到的就是这样的作用。

这本书的作者叫托马斯·福斯特。他是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教授,研究领域是20世纪英国、爱尔兰及美国文学,除了学术专著,他还发表过很多专门面向普通读者的文学阅读指南,都是既有趣,又实用的零基础读本,比如这本《如何阅读一本小说》,还有它的姊妹篇,《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我们也将同步为你带来)。美国著名的藏书家、畅销书《文雅的疯狂》的作者巴斯贝恩,把福斯特比作当代的维吉尔,这个维吉尔是谁呢?如果你看过但丁的名著《神曲》就会知道,这是一位古罗马的大诗人,在《神曲》里,正是维吉尔的灵魂作为导师,带着但丁游览了地狱、炼狱和天堂。巴斯贝恩的意思就是说,福斯特可以像维吉尔引导但丁一样,带着你在文学世界里漫游、学习。

在这本《如何阅读一本小说》里,福斯特教授带着我们一起我们领略了200多部小说,一起发现小说之美——这200多部小说可都是脍炙人口的名著啊。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阅读小说,福斯特归纳出了22条规则,这些规则都是按照学术标准制订的,而今天在这,为了方便记忆和理解,我们再进一步把这22条规则,归纳成几个大类,配上实例来给你讲解。

这几大类分别是:

1.小说最基本的要素,包括开篇、地点、人物等方面;
2.小说的叙述风格和讲述技巧;
3.作者的创作方法论。

第一部分

我们先来说说小说的最基本要素,作者重点强调了开篇和地点的重要性以及人物的刻画。

先说开篇,我们有句俗话叫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部小说来说,同样如此。

你可别小瞧了开篇这几行字,大有学问。很多开篇在文学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想起父亲带他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是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开头,很多人都能背下来,可大家未必能够说清楚它究竟好在哪里。

就这几十个字,里面隐藏了关于这本书我们所要了解的全部事情。你别不信,这真不是开玩笑。它告诉我们这本书要写奥雷里亚诺家族的故事;“行刑队”三个字,透出了故事背景:它发生在一个动荡的年代;这个开篇强调了神奇的力量,不是靠“冰块”这个名词,而是“见识”这个动词;冰块这么一种常见的东西,为什么居然还需要“见识”呢?接下来我们马上就会知道,这是因为,奥雷里亚诺家族是生活在还没有通电的热带国家哥伦比亚,基本没机会看见冰。短短几句话透出了这么多关键的信息点。

所以你说,开篇重要不重要?一本小说的第一页,第一段,甚至是第一句话,就能提供给我们阅读这本小说所需要了解的一切。最多的时候,这第一页也可以给我们传递出18件事情,包括文体、腔调、情绪、主题、节奏、人物等等。大多数情况下,它会告诉我们其中的七八件事,但这也已经能传递出足够多的信息了。小说的开篇值得我们仔细品味,真是一点不假。

我们都知道,小说是虚构的艺术,但需要让读者觉得这一切是真实的。开篇之后,就要说到如何让读者相信的问题。即便故事是发生在一个虚构空间里,这个虚构空间看起来也必须是真实的。得过普利策奖的女诗人玛丽安·摩尔,有一句关于诗歌创作的诗句:“想象的花园里有真实的蛤蟆”用在这里也非常恰当。换句话说,一个虚构作品里的地点可以不是真的地方,但必须表现得真实。小说家们即便用真实的地点来做模本,也会进行加工处理。而且这个地点也不可能包含现实中所有的城镇、街道。福楼拜在《情感教育》里面所描绘出的巴黎,以及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提到的都柏林,都和真实的巴黎、都柏林很不一样。

虚构的地点里发生的故事要保持内在的真实逻辑。说得直白点,就是让故事发生在适当的空间中。在刘易斯的小说《狮子、女巫和魔衣橱》(就是前几年火过一阵的魔幻电影《纳尼亚传奇》)中,孩子们从衣橱里偷偷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纳尼亚”时,他们就进入了作者幻想中的世界。所以,这里面有女巫、会说话的狮子、半人马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不过,这些神奇生物的存在,也要符合“纳尼亚”这个想象世界的逻辑和法则。

故事的核心是塑造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所以,人物显得尤为重要,一些塑造得成功鲜活的人物,他们在书中的命运,就像我们真实的朋友一样让人牵挂:让我们回到1841年,狄更斯的连载作品《老古玩店》更新了,很快,街上传来了读者们的哭泣声。人们最近几天在街上、在客厅、在厨房追问的重大问题——“小耐尔死了吗?”——有了答案。

这个小耐尔,就是《老古玩店》中的人物,世界上压根就没有这么个人,然而,成千上万的读者为了故事里小耐尔的夭折而悲痛欲绝。这就是小说的魔力,它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让我们牵肠挂肚的虚构人物。故事里有好人,也有坏人。小耐尔就受到了坏蛋的伤害。在狄更斯那个时代,故事总是围绕着好人展开,坏蛋只是被放进了故事中。可是,从20世纪开始,真正邪恶的主角开始出现了。纳博科夫的《洛丽塔》,为我们描述了亨伯特这个恋童癖。坏主角出现了,但我们还是会为他的魅力所着迷。我们不会变成这样的罪人,但通过小说,我们能够明白,这些恶棍为什么会存在,小说为我们带来了生动、鲜活的人物,但小说与读者的距离感能够让我们不至于成为小说中的恶棍

第二部分

接下来,我们就进入这个虚构故事的世界,为我们讲故事的这个人是谁呢?别告诉我是作者,作者只是幕后主宰,领着我们一步一步了解故事的是小说中的人物,可能是主要人物,也可能是次要人物。这就是叙述角度问题。

作者为我们概括了叙述的几种类型:

第三人称全知叙述、第三人称限制叙述、第三人称客观叙述、第二人称叙述、主要人物第一人称叙述、次要人物第一人称叙述,以及意识流。

我解释一下你就明白了。第三人称全知叙述就是所谓的“上帝视角”,叙述者全知全能,知道每个人的想法和行为,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基本上就是这个套路。在第三人称限制叙述中,讲述者往往代表了故事中一个角色的声音,去他去的地方,看他看见的东西,记下他的想法。在第三人称客观叙述中,叙述者只是一个局外观察者,并不清楚人物的内心活动。

第二人称叙述,比较稀少,属于珍稀品种。主要人物第一人称叙述就好理解了,就是主要角色以自己的口吻讲故事。这种比较常见了,比如《大卫·科波菲尔》。次要人物第一人称讲故事,就是以配角的身份讲主角的故事。你第一时间想到谁?我首先就想到了福尔摩斯探案系列中的华生。

接下来,让我们讨论一下意识流。为什么重点突出一下意识流呢?因为它界定了现代小说。很久很久以前啊,叙述是简单的,无论你用第几人称,你只需要告诉我们人物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如果有必要,再说说他们的想法,比如这句:“这很容易,乔沿着码头漫步时想。”但是,在1910年前后,意识流诞生了。我们知道作者不可能钻进别人的脑袋里了解情况,所以会运用手法,创造出意识的幻觉。在意识流中,叙述者消失了,呈现出来的是那些思想。伍尔夫的代表作《到灯塔去》大量使用了意识流,描述人们的思绪。

说完了叙述的角度,现在要讲讲叙述的声音了。叙述者就像猫。叙述视角是指这只猫是站在山顶还是山脚下看世界。叙述声音则是要告诉我们它是哪种类型的猫。作者选择让哪只猫来讲故事,其实是一种策略。叙述者讲述的内容,他怎样讲述,都会改变整个故事。这可并非可有可无。你能想象《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不是由哈克贝利来讲述吗?或者想想,《傲慢与偏见》里没有了那个世故、调侃、顽皮的叙述者会怎样?如果《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换成福尔摩斯本人来讲述,还会那么让人着迷吗?

一个小说的基本要素都齐全了,有了开篇、地点、人物,以及叙述的角度和声音,接下来我们就要看看第二个大方面,小说的叙述风格和讲述技巧,也就是,作者是怎样给我们讲故事的。每一部小说总会有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你不能通过讲大道理来解决——那就成了论文,而不是小说了。小说家们需要遵循“关于普遍的特殊性原则”。你没办法写每一个人、每一个地方,你只能写一个人、一个地方。比如,奥吉·玛奇(就是诺奖作家索尔贝娄笔下的一个人物),就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却有着美国人的普遍性;福克纳笔下的“约克纳帕塔法县”是一个具体而特殊的地方,但它同样可以把美国小镇普通性的一面展现出来。

再说到人物的刻画上,不仅仅可以通过言行来展现,也可以围绕着一些事物来展现。以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为例,朱厄尔有他的马,安斯一直琢磨安一副假牙,卡什有木匠手艺,一直想得到一台留声机,瓦达曼有他捕到的鱼,他一直把鱼和死去的母亲搞混了。在所有福克纳的小说中,《我弥留之际》里面的人物辨识度是比较高的。正是这些外在的事物强化了他们的性格。

一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物件、小玩意,与某些特定的人物联系起来,往往能够表现出人物相应的性格特征。外在的物品和动作往往还会与人物内心最深的欲望联系起来。想要真正理解人物,必须了解这最深的欲望。例如,黛西·布坎南家码头尽头的那盏绿灯就是这样的一个物品。它在《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它引发了盖茨比的迷醉,也主导了尼克·卡洛维的最后一段陈述。这个东西,成为了驱使盖茨比走向不幸的目标,代表了他的一切错误,也代表了他自我欺骗的才能、拥有希望的能力和信念。就这么一个东西,成了欲望的代言人,驱动了人物和小说的进展。

不管是人物,还是故事,都是由一个又一个词汇塑造出来的。写作者对词语的选择和使用,可以确定一个作者的风格、腔调和情感。同时,也能为人物赋予更多内涵。

纳博科夫是一个语言的天才,作为一个俄裔移民,他能够熟练掌握1955年前后美国青少年俚语的区别。在他的小说《普宁》中,主人公普宁是一个倒霉的移民教授,他要面对形形色色的本地人,有骗子、马屁精、野心家等等。他面对每个人的说话方式,没有一个是相似的。

关于句子的长短和结构,很多时候也应该是由小说本身决定。福克纳的小说《去吧,摩西》中,有一个特别畸形的长句,看起来就像是没完没了的内心独白。这是因为故事里的艾克知道了丑陋的一幕,他的祖父与一个奴隶生下来一个孩子,后来他祖父又和这个孩子乱伦。种族问题与这个行将垮掉的奴隶主家庭纠缠在一起。这样混乱的句子反映了艾克的心境。福克纳的复杂长句,和海明威的短句,哪个更好?很难给出答案。最重要的是这些句子体现了作者的风格,完成了在小说中的使命。

第三部分

接下来,让我们谈一下小说家的创作技法论:看看他们是如何创造出一部小说来的。

本书作者告诉我们,写小说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作者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叫:“小说不是长在花园里的”。小说是人造的事物,写作者需要阅读大量小说,才能获得写作的诀窍。

作者将这种情况概括为“拥挤书桌法则”。当一个小说家坐下来开始写一部小说时,还有上千个其他作家与他共处一室。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这个世界已经充满了小说,你的头脑中当然也应该如此。另外,大多数作家在创作时都会借鉴其他叙事,用旧瓶装新酒。别人的叙事往往是“旧甁”,“新酒”则与个人的体验有关。

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来自南非的作家库切。他的作品《福》就将女性视角引入了英国文学中最著名的男性叙事作品《鲁滨逊漂流记》。原著里鲁滨逊的土著帮手“星期五”,在库切的作品中成为了一个非洲人,而且舌头被割掉了。小说将一个冒险奇闻变成了对种族、性别、殖民主义后果的思考。《鲁滨逊漂流记》的“旧瓶”里装入了库切的现实体验。正如这本《福》一样,每一部小说都是从其他小说中生长出来的。你或许会问,这是否意味着所有的作品都是衍生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的确是这样的。作者不可能不受到其他作品的影响,包括看过的书,听过的故事,看过的电影等等。

在小说家创作过程中,主题是一定绕不过去的。对于一部小说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是它的思想性吗?还是小说本身?如果小说本身很糟糕,他的主题再好也没用。对一个创作者来说,首先是要写小说,让它好看。一部好的小说需要先用故事来吸引我们,然后才让我们体味他们的思想。用什么方式来展现这个故事和主题呢?比起别的方式,我们更习惯于按时间顺序来讲述故事。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方式不存在,只是被我们忽略了而已,不过不管用什么顺序,永远不要忽略的是叙事的逻辑。组织一部小说的最佳方式,就是让这部小说显得合情合理。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

以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为例,它是用非常直截了当的方式讲故事的,从希腊英雄阿喀琉斯一怒之下拒绝参战,到特洛伊主帅赫克托耳之死,它非常合理,有因有果。一个决定引发的结果,导致了下一个事件的发生,以此类推。但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非线性叙事逐渐成为了一种潮流。《时间旅行者的妻子》就是一部这样的小说。主人公亨利·德·泰伯尔患上了时间错位症,就像其他人得了偏头痛一样痛苦。他在时空中穿梭,在非连续的顺序中从一个日子跳到另一个日子,但故事从未脱离叙事逻辑本身。

最后,在小说的创作中,我们要谈到结尾了。作者说:小说结尾的了结程度与小说家想取悦读者的热切程度有关。十九世纪的小说家比之后任何时候的文学家都更想取悦读者。而当下的小说,现在的结局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模棱两可。作者为读者留下了更多想象的空间。

当厄普代克在《兔子,跑吧》的结尾中,让兔子安斯特罗姆奔跑时,他到底跑向了哪里,又是从哪里跑来的?当纳博科夫在《普宁》中让主人公被驱逐出小镇,他又将去向哪里?在《押沙龙,押沙龙》的结尾,昆丁发狂了,是什么东西导致的?作者福克纳并没有告诉我们。

对于小说家而言,当一部小说写完之后,他的使命就完成了。但这部小说的使命才刚刚开始。读者如何阅读一部小说,才是决定了这部小说真正的意义。最后,关于如何阅读一部小说,作者给出了阅读指南。读者可以选择他们认同的角色,在几个小时之内,尝试一下那种体验和身份。我们不必在现实生活中成为《百年孤独》里的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或者《德伯家的苔丝》里的苔丝姑娘,但只要我们想,我们就可以。

在《男人的心灵与生活》这部小说中,一个小女孩所乘的飞机在空中爆炸,坐在机尾的她落地后,踏上了奇异的童话之旅,旅程中有欢乐,也有心碎。飞机诞生至今,还从未有记录说飞机尾部可以滑翔着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人物产生认同,去体验其中的冒险和悲欢离合。

为了更好地体验小说,作者还建议读者能够对历史有更多的了解。无论小说所讲述的是什么样的故事,都与历史脱不了干系。如果不了解战后的美国,你就很难了解厄普代克笔下的兔子安斯特罗姆。历史和小说是纠缠在一起的。对历史和小说的关系,作者希望读者做到的是必须要投入,更多了解历史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小说。不仅投入地了解历史,更要投入到小说中去,用作者的话说要“拥有你读的小说”。这种拥有不是指你把它买下来,拥有这本书,而是在心理和智力上占有这些作品,让它真正属于你。作者提供了小说的内容,读者让小说内容丰满、鲜活起来。

总结

这就是这本《如何阅读一本小说》教给我们的,再来一起回顾一下。

在这本书里,作者福斯特教授向我们介绍了阅读一本小说的22条规则,我们将这些归纳为三大类,分别是:

第一,小说最基本的要素;
第二,小说的叙述风格和讲述技巧;
第三,作者的创作方法论。

要学会阅读、鉴赏一部小说,就要从这三个方面来入手。

最终,作者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从完整意义上来说,小说是互动的,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的。作者与读者在精神的层面进行交流、商议,产生共鸣,发掘其中的意义。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我们不仅在最大限度上领会了小说,也领会了自己。

这就是阅读小说的方法,也是它的意义,希望你能热爱小说,在阅读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相关文章

  • 得到|每天听本书|《如何阅读一本小说》

    音频链接:得到|每天听本书 音频文稿: 关于作者 托马斯·福斯特,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研究领域是20世纪英国、爱尔...

  • 《如何阅读一本小说》|每天听本书

    关注公众号DoctorCC,领取得到听书红包 回忆一下,你最近读过的小说是哪本呢? 我们该如何读小说?这本《如何阅...

  • 得到|每天听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

    音频链接:得到|每天听本书 音频文稿:如何阅读一本书 关于作者 莫提默·J·艾德勒以学者、教育家、编辑人等多重面貌...

  • 2020-05-10

    类型:书籍作者:刘慈欣阅读:得到听书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我是怀沙。今天来说一本刘慈欣的长篇科幻小说《球状闪电》...

  • 如何阅读一本书

    今天听“得到APP”上的每天听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有一点自己的感想。 文中提到了阅读的四个阶段,我的理解是 1...

  • 得到|每天听本书|《快速阅读》

    音频链接:得到|每天听本书 音频文稿:《快速阅读》| 张凯解读 关于作者 克里斯蒂安·葛朗宁,先后创立了德国葛朗宁...

  • 得到|每天听本书|《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

    音频链接:得到|每天听本书 音频文稿: 关于作者 托马斯·福斯特,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研究领域是20世纪英国、爱尔...

  • 得到|每天听本书|《如何学习》

    音频链接: 音频文稿: 关于作者 本尼迪克特·凯里,《纽约时报》顶级科学记者。投身新闻事业的30年中,持续追踪报道...

  • 如何阅读一本书

    今天在得到听《如何阅读一本书》,记录一下。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什么? 阅读的好处和阅读的技巧。 为什么阅读及阅读的好...

  • 2020-03-14

    今天在得到听《如何阅读一本书》,记录一下。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什么? 阅读的好处和阅读的技巧。 为什么阅读及阅读的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得到|每天听本书|《如何阅读一本小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igg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