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于外而求于内

作者: 潘晋辉 | 来源:发表于2022-11-01 00:10 被阅读0次

    由于某种原因,今天提前了一天准备好了正反馈。

    昨天在看这本关于《格式塔》的书的时候,会回想到一个事情。

    有时候,我们来的一股“无名火”,是来自于什么原因?

    书里面提到一种方法,叫“心理地图”。

    心理地图示意图

    对于这种莫名其妙的情绪,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找到童年发生的事情,从而解答为什么我们会因为这样的类似事情,而感到有情绪波动。

    他是从“时”“地”“人”“事”“态”“情”这六个要素去分析的。

    比如:

    一个人因为别人不回信息而感到有“无明火”的存在,觉得为什么会有人不看消息不回消息的?

    那就把事情从这六个要素出发写下来,越详细越好。

    时间具体到某年某月某日,早上中午还是晚上?

    地点比如说家里还是公司?门口楼梯口还是桌子旁?

    你的情绪是什么?生气?焦急?还是自卑?

    然后再从“情绪”出发,想想有没有类似的事件?

    然后继续按照六要素写下来,一直按时间轴往外排。

    这样,就可以通过这个“心理地图”,找到事件的共通点。

    比如有的人对季节敏感,有的人对在桌子旁有应激性反应,有的人是对某个人有情绪等等。

    只要一串联下来,就能发现根源在哪了。

    继续排这个地图。

    这个人在先前,对另外一个人的“不回消息”,感到的是非常的烦躁不安。

    然后,就可以尝试一下把关键词放在“不回消息”上。

    最后发现,是因为童年时期,这个人的父母对于自己的诉求,没有作出及时的回应,也就是说被无视了自己的话语。

    所以,这个人长大以后,对于别人的“无法及时反馈”,先是感到自己的存在感缺失,转而由于后天的影响,接着是感到愤怒。

    这里提到一个概念,“先天反应”和“后天反应”。

    先天反应是指本能的反应,也就是说最开始最原始的一种反应;

    而后天反应指的是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学习到的一种攻击性的行为,转化为一种反应。

    而有的人因为知道这种攻击性行为不好,所以就把自己压抑住了。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压抑的心理状况。

    所以其实,我们在很多的事情上,不用求于外的,而是求于内。

    就是说:

    遇到事情的时候,本能反应是怨天怨地怨空气,觉得很多命运什么对自己不公之类的。

    转而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心理地图”,找到自己的深层潜意识,到底是因为什么一个原因,导致自己会有这种想法和情绪。

    不求于外而求于内。

    “用功于内者,必于外无所求。”
    摘自《围炉夜话·第一八八则》

    说人话就是:

    在内在方面努力求进步的人,必然对外在事物不会有许多苛求。

    当我们不断地向外索求的时候,就会在不断寻觅的过程中,逐渐迷失自我。

    而当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时候,我们就会在自己身上找到原因了。

    这或许就是“境随心转”的原理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求于外而求于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ikl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