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经典国学文化经典读书
红林悟道《韩非子-八说》 第二十三章法质

红林悟道《韩非子-八说》 第二十三章法质

作者: 红林主人 | 来源:发表于2021-10-11 08:53 被阅读0次

    红林悟道《韩非子-八说》 第二十三章法质

    红林悟道《韩非子-八说》上一章韩非子告诉我们圣人不求无害之言,而务无易之事。古人早就看到了世界的不完美与世事多变,所以才会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感叹,也得出了“此事古难全”的无奈结论,同时也表达的美好愿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实,月亮本就是圆的,无所谓阴晴圆缺,有此一叹,也只是人借景述情罢了。阴晴圆缺的不是明月,而是人心。

    对人性全面而真实的掌握与理解,这是所有圣贤为之圣贤的地方。圣贤的主义与学说都是基于人性而开始,东方与西方的文明之所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就是对人性理论与定义不同。西方将人性神化,创造出上帝来约束自己,而东方将人性情化,创造出以人为中心的世俗理论来约束自己。

    韩非子说圣人不苛求无害(完美无缺)的言论,也就是能包容世间的一切言论与学说。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天地的包容精神,包容世间的阴阳事物与事物阴阳,韩非子所讲的为君之道之一就是天地的包容精神。我们承认世界的不完美,所以才会努力去改变之,完善之,推动其前进与进步。如何去改变与完善,韩非了的办法是“务无易之事”致力于那些无可更易的事,也就是努力去发现事物的本质与事物的发展规律,就是我们常说的真理,找到了真理,就作为我们努力的方向与指导,社会自然会进步。

    韩非子的“通权”之论,是社会多元与精彩的基础。通权,既有包容性,也有原则性。原则就是实用务实,在中国文化中一切虚无无用的都被现实与历史所抛弃,连佛家经典都被“儒化”翻译,成为了中国文化独特的组成部分。韩非子包容了形而上学的成理之言和形而下学的急用之言,我们既需要阳春白雪的文化精神,也需要下里巴人的柴米油盐。这就是生活,现实而理想,残酷而美好。

    “无易之事”是事物的本质,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变。人类所有的科学中数学最为真实,最接近真实世界,是真实世界的真实表现。韩非子对“无易之事”的形象论说“人之不事衡石者,非贞廉而远利也,石不能为人多少,衡不能为人轻重,求索不能得,故人不事也。”意思是:人们不在衡器、量器上打主意,并不是因为他们正直廉洁,不追求财利,而是因为量器本身不能给人增多或减少财物,衡器本身不能给人加重或减轻财物,对它们有要求并不能得到什么;所以人们不去多打主意。

    衡器、量器只是真实情况量化的测量工具,它们本身不会因为人的特性而发生改变,不会因为人的贫富而改变,改变真实的只有人,是那些有权记录与核准数据的人。衡器、量器是公器,改变公器只能引起公愤,是异想天开,略有常识的人一般不会去想,所以说世人“不事”。韩非子这句话为我们留下了无限遐想,不事公器,就只能事人了,这就是社会繁杂乱象丛生的根源。

    一切事只要有人为,就变得复杂生乱,很可惜,我们只能人为而事。这是人类最为悲哀的事,我们无法脱离自身,我们的思想可以逍遥遨游到宇宙的任何地方,可我们的身体依然在原地不动,思想脱离不了依附的皮囊,这是我们是人而不是神的原因。我们的贪念与欲望让我们牢牢地依附于皮囊,一刻也不能离开,还谈什么自由!

    【人之不事衡石者,非贞廉而远利也,石不能为人多少,衡不能为人轻重,求索不能得,故人不事也。】

    法制如衡器与量器,是衡量事物的工具,有其自身的标准与规则,这是公理与公器。建章立制,就是要树立一个规范与标准,成为公理与公器,神圣不容改变。国法,就是一国之公理与公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林悟道《韩非子-八说》 第二十三章法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iql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