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视剧简书电影院学习
《他乡的童年》完结,这一次看国内教育,我看到了我自己!

《他乡的童年》完结,这一次看国内教育,我看到了我自己!

作者: 旧故麻袋 | 来源:发表于2019-10-24 09:23 被阅读0次

    精神的浩瀚,

    想象的活跃,

    心灵的勤奋,

    就是天才。

    ——狄德罗

    文丨旧故麻袋

    《他乡的童年》迎来了完结篇,兜兜转转好几个国家,最后回到中国,终于能正视一番我们本土的教育和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孩子。

    之前看芬兰、看日本、看英国,多多少少都有些羡慕,倒不是说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只是自己曾经也是孩子,算是国内教育的亲历者,如果我是周轶君,或许也会看到芬兰的教育方式,伏在老师肩头哭吧,因为真的感同身受。

    在说最后一期的内容前,先说说我是怎么成长起来的。

    我是一个被安排长大的孩子,什么时间起床、什么时间吃饭、什么时间上学、什么时间放学、什么时间做作业、什么时间上床睡觉......看似有条不紊的作息时间,实则是有条有框的规规整整。

    我们不被允许活动,不被允许看电视,不被允许接触外面的事物,似乎一切和学习无关的事情,父母都希望你不要去沾染,否则你就是“不务正业”。

    从一年级开始到高三毕业这十二年时间,成绩成了你的一切。你若考90分以上,不错,你出去,爸妈脸上还有面,亲戚问起来还能骄傲的夸几句;但你若考不及格,没上80分,爸妈眼里就没有光,甚至在对外的言语中,充斥的也是对孩子未来的焦虑和孩子自身的无用。

    而在这些关于成绩的比较里,“高考”成了家长之间攀比最盛的特殊时间点,就好像只要孩子高考成绩好,未来的人生就能迎来“高光时刻”,一直敞亮;而没有考好的孩子,就只能意味着一事无成,成为未来同龄人中的“失败者”。

    我想,在中国,百分之六七十的孩子,都是像我这样被贴着标签长大的,我们不需要个性,不需要思维能力,我们只要求成绩,拿到高分,与人竞争,进入更好的学校,找到更好的工作。

    与其说成年人赚钱的压力大,但孩子们学习的压力也不小,一周五天的学校,周末还得上补习班,放个暑假寒假,还得要上兴趣班和辅导班,美其名曰: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父母都在“望子成龙”,把所有对自己寄托一丝不剩的过给孩子,母上大人在我小时候最常重复的一句话是:“要争气,要靠自己。”小时候的我不知何为“争气”,以为考个好成绩回家就是母亲口中的争气。但等到长大,我才明白,原来所谓的“争气”,是要你有房有车有存款,物质上的“过的好”就是争气,这争气,到后来,解读为“长脸”,替父母“长脸”,替家族“长脸”。

    以上是家庭教育的环境,那么学校教育呢?

    国内的学校教育被称为“训练”,而考试,是检验“训练”是否到位的唯一标准,在学校,我们跟题海战术为伍,跟背诵全文为伍。

    从小到大,听写默写,是家常便饭,背诵古诗词,那是必备技能,我并不是觉得这样不好,古人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读史,能明一个人的心智,能教化一个人的气质。

    在国外,我们听到最多的是开放的思维和创造力,在国内,我们讲究传承。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能学能看能说的东西太多,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古人那些语言、事件牢记心中,一代代流传下去。

    我们不会去森林里上数学课,但我们有孔孟之道,有庄周晓梦,有毛笔字,有国画,有非遗传承的手工活。

    这些是中国教育里最有趣的部分,我们有意识的会去了解历史、追寻历史、感受历史,在穿越中享受知识传递的奥秘。

    说回《他乡的童年》,最后一期虽是讲述国内的教育,但并没有把镜头对准教条化的传统学校教育,而是把镜头对准了有趣的夏令营。

    在节目中,那个什么都教的夏令营,确实不错,在国内,很少能有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模式有些西方化,课堂相对是自由的,没有那么规矩的“上课、起立、老师好”,他们三五成团,一起研讨,一起思考,课题式的教学,辩证化的回答问题,从小教这些孩子在提出观点时要“有理可依”的提出论据。

    这样的课堂更具包容性,思维的发散性,的确是冲破了传统教育的束缚,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也无需给这道题一一打分,分享,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一堂课就结束了。

    无比羡慕现在的孩子还能有这么优质的夏令营,但回头一想,又有多少家长愿意花这个钱,或者说花得起这个钱,给孩子们报这样一个所谓的“兴趣班”呢?说实话,更愿意把这个钱花在语数外的课外辅导班上吧!

    教育环境的压抑和家庭教育模式化的教条,让国内孩子从小就不可能拥有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而最终,可怕的是对下一代的教育,我们还是会回到模式化中去,因为被整体环境促使。

    我质疑国内的教育,也同时明白症结所在的无可奈何,试问谁愿意孩子活在题海战术里呢?我们也希望会有一个更开放的教育环境,但目前看来,要改变并没有那么容易。

    重申,我并不是觉得国内教育的内容有大问题,只是整体环境上,看起来颇让人焦虑,融会贯通一下,或许我们能给下一代更好的学习环境。

    《他乡的童年》完结了,教育不会完结,希望我们这一代能给孩子一个开放式的家庭教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他乡的童年》完结,这一次看国内教育,我看到了我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iqr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