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完全地活着
我们之中很多人常常跟癞蛤蟆的行为表现是一样的,仿佛行动模式时我们唯一可采取的措施。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活看起来就像只有一张长长的“计划表”一样。
......这种生活态度使他有一种被驱使的感觉,彼得总是感到紧张和焦虑。这种生活的取向威胁他的心脏和健康,而他却根本没有觉察到这一点.....他很快意识到自己其实并不必洗车,他完全可以选择继续洗车还是休息一会,然后上床睡觉。他把这种认识称为放弃。
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培养正念。因为在这里正是大部分痛苦产生的源头。在日常生活的引导和交互中,我们才有机会觉察到行动模式的失控,以及进去存在模式可能性的第一手体验。
我们并不是说不应该去完成任务或者你自己的生活和世界带来改变。只是我们应该更加明智地去行动——这是一种来自于存在式的行动——你可以把它称为"正念式行动“。
在对威胁性刺激做出反应时,对自己多一点善意和温柔将会比任何分析性的问题解决方式都更加明智和富有技巧。
间隔性地打断脑力劳动任务,把觉察扩展到周围的世界,能够让我们不至于离存在模式太远。
全天练习正念五部曲:
1.如果可能的话,一次只做一件事。
2.对你的事情全身贯注。
3.当思维从你手边的事情游离开去时,把它拉回到现实中来。
4.几十亿次地重复第三个步骤
5.研究让你分心的事情。
我们需要规则和目标,因为它们会推动我们前进。但同时太多的规则会带给我们限制,产生内耗。所以文章中所说的计划表我也反复的尝试很多次,开始做计划的时候很贪心,希望什么都要,最后发现自己在12点前赶着完成。最后把自己整的疲惫不堪最后放弃。
再次遇到这样的匆忙可以意识到我们是可以选择,比如选择放弃。最近也是在给自己设置任务的过程中,也遇到这样的焦虑。时间过去很快,但是自己却不能再预设时间内完成这件事情,我觉察到了自己的焦虑和手忙脚乱,于是和别人沟通自己需要的时间。把焦点拉回到自己当下所做的事情上面,感受正在做的这件事情,而不是思考时间和未来。同时允许自己焦虑,而不是否定自己,压抑自己的这份情绪。
在看见之后,投入到当下之后,还是会有焦虑,有压力。但是感觉比之前更轻松了。这也会是看到存在模式的门,未来会带着更多的觉察继续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