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其一生都在找寻一个问题:这一生,我们要成为怎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一书中用一个迷惘无助的人自己一个人偶然间迷路后进入了一家奇特的咖啡馆,在这个咖啡馆里等餐时间需要思考三个问题“你为什么来这里”“你害怕死亡吗”“你满足吗”。
你为什么来这里?直译过来就是你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你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书中提出了一种PPE(purpose for existing)存在意义的说法,这也许就是我们认为这一生当中最重要最值得我们花费时间与精力去做的事,也叫做理想。缤纷的世界,众多的选择,千变万化,物欲横流,看的人眼花缭乱,为了体面富裕的生活,花费了大部分的时光,早已忘记什么是理想,什么是挚爱。
“你害怕死亡吗”和“你满足吗”这两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包含深远的含义,每个人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透露出了对生命的的态度和生活方式。世界是公平的,死亡会降临到每个人的头上。其实每个人都不愿长久的沉睡过去,只不过有的人总在消极恐惧死亡,整日心神不宁,惶惶度日,有的人积极面对死亡,更加珍惜活着的时候,去做想做的事,去爱想爱的人。
高温的伏天,我的心情也似这气温一般,焦躁不安,久久不能平静。眼看着安逸无趣的工作,自己学习似乎也改观不了什么,感到深深的无力与渺小感,二十来岁了,还是不够明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似乎什么都想要,却什么也拿不到。读《拆掉思维里的墙》,书中列举的心智模式的确在身上时有体现,但却不知从何做起。有人说,读书就是一个自己内心整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静心聆听内心的声音,问问自己到底想要过怎样的生活,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夜深人静,躺在床上,回味思索,自己究竟哪里出了问题。也许这样一个独处与静思的过程不会明确的让我发现根源所在,但起码让我意识到了自己当今的两大问题:心态和执行力。
心态是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在生活中,不难发现,有些人总是神采奕奕,阳光向上,给人以温暖。有些人整日愁眉苦脸,一副一筹莫展的愁容,给人以消极。由于工作性质的要求,需要风吹日晒,不定点熬夜,而且工作内容也属于那种纯体力劳作,周围的同事也没有年轻人,工作比较枯燥,长期处于这样一种低下,充满抱怨声的环境中,对于辛辛苦苦读书十几载的自己来说,难免有些不甘心与不情愿。于是,心态有些崩掉,开始效仿周围的人,上班胡混,下班玩手机娱乐,理想早已不知去了何处。
自己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执行力差,总是制定了专业书籍的学习计划,看着看着觉得好无聊。总是说看完一本书和电影后要写总结,训练组织能力与思考能力,到最后也不了了之。回家后,总是说学做一道菜,可一到家,就赖在了床上起不来了,动也不动,时间一年一年的过去,看到周边的人变化甚大,自己还在原地踏地甚至向后走,开始焦虑,然后又很少改变,周而复始,恶性循环,最后,没有了执行力,心态也崩掉了……
人民夜读昨晚推出了一篇《没事少迷茫 有空多读书》的文章,杨绛先生告诫年轻人“你的问题在于读书太少,想的太多”。我们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去想,却静不下心来读一本书,看一篇文章,学一门技能,有人说,众多的选择未必是一件好事,他会让我们眼花缭乱,思虑太多。
如果暂时的你找不到方向,那不妨去百度一个书单,安安心心的读下去,工作想要突破,那就向前辈看齐,带着脑子去工作,创造性的改变现状,没有变好的动力,那就想想自己的亲人和别人给的冷脸,反正,就是不要闲下来。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首先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在低谷的时候,再怎么样都是向上的,不要放弃攀岩,不要放弃高山和大海,因为,那里视野开阔,风景如画,生活也更加美好。
与自己对话:复盘整合 与自己对话:复盘整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