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在微信“罗胖60秒”里,读到了一则罗胖关于教育的思考:《怎么把管理变成教育》。我觉得说得很有道理。
罗胖的思考摘录如下:
1.最近我经历了一件很震惊的事。话说北京有一所学校的学生注册日。头一天,有老师想在微信群里通知家长,明天让孩子穿得正式一点,有拍照环节。
2.李希贵校长看见了就说,这条微信不能发,应该在拍照的地方摆放几套学校认为合适的衣服,大小搭配好,让孩子合影的时候穿。
3.事后我就请教李希贵校长,他说,这么做有几个意图,第一,让孩子感受到,学校愿意给他们选择权。第二,也暗示孩子,学校主张的着装风格是什么样的。第三,毕竟学生的家境不一,穿学校的衣服,大家都不失体面。第四,让老师能够提前观察孩子的着装偏好。第五,通过这样的改进,让老师也能知道,教育不只是下命令,还可以通过场景创新,让教育自动发生。
4.你看,怎么把一纸简单的命令,变成每个人都有成长的机会,这才是管理的基本功。
读罢这则对教育的思考,我也陷入了沉思。
这件事情的处理体现出两个关键问题:
1.学校教育管理的基本功究竟是什么?
学校教育管理是最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基本功”,就是必须具备、不可或缺的核心素质与基本能力,是本领和水平的体现,更是质量和特色的彰显。
学校教育管理的基本功,就是在教育管理中的核心素质与基本能力。
有专家对教育管理提出了以下观点:
(1)要全面整合学校的管理资源,以先进的育人理念为引领,将学校各方面的管理构成一个完整的、联动的有机系统;
(2)让全体师生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建构一种“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被管理者”的扁平组织体系;
(3)要特别重视过程管理的质量控制,在管理的高度、广度、深度、密度、力度五个维度上,全面优化管理的品质;
(4)要形成一套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5)降低“人为”因素对管理的影响,逐步形成学习思考-自律互助-理解尊重-继承创新-合作竞争的组织体系。
所以,教育管理的基本功简单地说是有先进的育人理念,有完整联动的有机系统,有扁平的组织体系,有质量控制的过程管理,有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而摆在首位的是先进的育人理念。有什么样的管理理念,就有什么样的管理行动。
有句话说得好: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
穿正式一点的服装拍照,留个纪念,这样的事情在学校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了。但如何让孩子穿服装?如何拍照?这些具体落实的教育行为细节就能体现出管理背后是怎样的理念。
不得不为李希贵校长的教育理念所折服。不得不为李希贵校长的教育管理基本功所赞叹。
2.在学校里司空见惯的一纸命令,如何才能转变成自动发生的教育呢?
罗胖讲述的故事中,老师要发出的“穿正式一点要拍照”的微信通知,背后有着基本的育人理念,那就是让孩子们重视自身的仪表和形象。
而李希贵校长制止了发出这样的通知。
这一教育行为的变化体现了两方面的改变:
一是学校管理者的改变。由发一则统一要求的微信通知,改为了摆放几套大小搭配好的学校认为合适的衣服。
管理行为的改变将理念转变成了内涵丰富、具体可感的具有实际教育意义的行为,也将简单的管理命令,转变为了真正的教育,为每个孩子的成长提供了机会。
二是学生的行为改变。由在家里穿上家长或自己认为的正式一点的衣服,改为了在学校穿自己选择适合自己大小的校服。
学生行为的改变将学生置于具体的选校服再拍照的场景中。
如何给自己选大小合适的校服?校服与自己穿的服装有何区别?我的服装与别人的服装有什么不同?一系列无形的思考会随着教育场景的发生而发生。
在这个场景中,“润物无声”的教育已经悄无声息地发生了。
这样的方法看似简单,甚至于“不过如此”,但要真正做好却很难。因为教育管理的活儿需要“做细”,需要一种坚持力,需要背后有着如何才能发生教育行为的深度思考。每一个行为在孩子那里发生教育了吗?怎样才能产生最好的教育呢?
因此,教育管理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经验、艺术和智慧的结晶。
只有“用脑行走”,坚持边尝试、边思考,这种经验、艺术和智慧才能在现代管理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中获得,才能让我们的教育管理达到较高的水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