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简友广场哲思
《财富自由之路》阅读笔记之一

《财富自由之路》阅读笔记之一

作者: 方文武 | 来源:发表于2021-02-16 05:14 被阅读0次

1.笃信

什么是笃信:忠实地信仰(某宗教),深信不疑。

李笑来的定义:为了形象一点,提出所谓120%的相信,即使有人打击掉20%,还剩下100%。不仅如此,一旦发现只剩下100%的,还有主动想办法把这个数值重新培养至120%。

其实这个定义经不起推敲,超出的20%是什么?

这就好像小朋友经常说的,我跟我们班的XXX是金哥们。

当我奇怪地问他,什么叫金哥们?

他挺起胸膛,非常自豪地说:就是比铁哥们还要好的哥们啊。

2.笃信什么?

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你一定变得更好。

持续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你的未来一定会很伟大。

这个说法完全认同,记得以前专门研究过“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

前者是方向,方向错了,即使做的再好,效率再高也毫无用处,甚至可能危害更大。

那什么是正确的事情?

从目前我的理解来看,能够让自己成长,让自己比过去的自己更加厉害,那就是正确的事。

怎么理解更厉害呢?

粥佐罗在《学会写作》中一段话,可以解释这个话题。

面对同一件事,别人能看到一点,你能看到五点;

别人能看到五点,你能看到这五点之间的联系;

别人能看到这五点之间的联系,你还能看到这件事的五点和另外一件事的三点的内在关系。

这段话侧重于思考能力,而一个思考能力很厉害的人,大抵在其他方面都不会太差。

所以,正确的事情就是让自己思考能力变得更厉害。

在此基础上,可以利用自己强大的思考能力,在某个领域深耕细作,取得不错的成绩。

当然,提高思考能力与做事并不是孤立的两件事,往往是在做具体事的过程中,思考能力不断提升,事情做的越来越好。

什么是正确的方法?

这似乎得具体事情具体对待,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法。但多从别人成功的案例找启发,多从失败的案例找教训,大抵是不错的方法。

并且,李笑来曾经建议,从失败案例找教训,通常效率会更高,因为相对于成功案例,失败的案例会更多。

但总的来说,随着一个人更加厉害,找到正确的方法会越来越容易。

3.为什么应该信?

因为这件事除了你之外没有人会相信。

之所以会得出这么一个莫名其妙的原因,我想最大的可能还是,从李笑来的角度来看,从心底认同这个说法的人并不多,否则就应该出现越来越多厉害的人,但结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

4.什么是鸡汤?

鸡汤就是心理学研究成果的通俗版,就是科学,所以我们不但不应该讨厌鸡汤,反而应该喜欢鸡汤。

5.为什么很多人讨厌鸡汤?

李笑来总结了三个原因:

一是科学靠不断否定自己而发展进步,所以有些理论不正确或者被推翻其实很正常。

这也就意味着很多被人们认可的鸡汤,到了后期又被更加准确的理论否决了,于是很多人疾呼,不要再相信那些害人的鸡汤了。

然而,这本来就是科学规律的正常发展历程,很多人对科学规律逐步迭代能够接受,无法接受鸡汤被否决,似乎有些不讲道理。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恰恰说明鸡汤的传播更广,受众更大,一旦鸡汤被更加准确的理论突破,受到影响的人群也会更大。

二是很多有问题的通俗版其实是通俗演义版,在被过度演绎之后产生了一些谬误,即原本没有的扭曲。

或许这才是鸡汤成为很多人深恶痛绝的主要原因,这才是鸡汤沦落成为过街老鼠的主要因素。

看看那么多被滥用的古语诗句,就可以想象鸡汤被错用的程度啦。

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存在即合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等等。

三是正确传递的通俗版受众,在理解与应用的过程中,也会有很多不恰当或者不彻底的情况,所以哪怕是一些原本有用的东西,最终也变成没用甚至有害的东西了。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信息传递过程都是单向传递,很少形成有效的反馈回路,所以信息传递过程中导致信息失真就极为正常了。

6.什么是毒鸡汤?

鸡汤是心理学研究成果通俗版,所以鸡汤不应该有毒。

如果出现所谓的毒鸡汤,那也是自己或者别人后来加入了毒,导致大好的鸡汤成为毒鸡汤。

更为关键的是,需要再次确认一个理念,很多时候有毒不一定是坏事。

例如我们打的疫苗,其实就是往身上输入病毒,然后让身体产生抗体,进而对病毒产生免疫。

7.不能因为普遍存在的现象就否定道理的价值

比如闯红灯,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成为司空见惯,但如果因此就否认红灯停绿灯行,就有些因噎废食啦。

8.知识传递不等于教育

李笑来对教育的解读,的确令自己眼前一亮。

如果教育就是简单的传递知识,就不需要建立学校了,直接有出版社就好了。

教育最重要的不是教育的施行者,也就是老师,而是教育的接收者,即学生自己。

同样的环境,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老师,却产生不同的结果,所以关键在学习者自身。

这个说法个人感觉有些牵强。

记得本科期间,一位很久没有给本科生上过课的老教授,曾经在课堂上宣布,只有我们那个班60个人中,有一个人考试能够通过,就证明他的教学是成功的。

做过老师的人,是否都会产生一些不一样的想法?

客观地说,好老师的确会带来更好的教育效果,这是事实。

如果你的数学老师,在黑板上给你讲题就是在被答案,一旦有一个学生出声打扰,就不得不重新开始,你能够想象这个班的数学成绩会特别好吗?

9.为什么懂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一是压根不用。

懂的知识再多,不去应用,那也只能是信息而是,没有能够内化成自己的能力,没有成为自己的东西。

二是用的不够。

很多人在挣扎了一段时间,发现这些道理实在太难了,于是放弃了,又重新回到原来的轨道,这样的道理懂的再多仍然没用,因为行百里者半九十。

所以,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只能从自身找原因。

10.进步有方法论

做正确的事最重要,同时正确的做事也非常关键。

一个简单的螺丝刀,不同的场景下,都需要不同的使用方法,可见方法论的重要性。

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就是典型的想清楚再干。

11.成长与成功

作者对这两个概念的解释,事实上也解答了自己的一些模糊的概念。

如果我们把财务自由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一旦实现之后可能就会迷茫,就不知道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担忧似乎有些多虑了)。

一个人订的目标应该是一个过程,直到人闭眼之后再不能醒过来的那刻,这个目标才应该自动终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财富自由之路》阅读笔记之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ixv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