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后期各国内部混乱,但是再怎么乱都无法阻挡各君主对霸主的追求。历史的舞台转向中国的东南方,吴越之间争霸的战争,以吴灭亡越的胜利得以告终。
楚王之所以能够专权,他做到了军政合一,此时也碰到一个问题,王权与王族势力矛盾,特别是楚王平庸时,这种矛盾尤为突出。
楚庄王之子楚共王在位时国力还十分强盛,转变就发生在他的几个儿子之间。
共王之子楚灵王骄纵霸道,不听伍举劝说,乱杀无辜,花天酒地、为维持霸主的面子却失去了民心,诸侯之间的战争也是不断的,最后自缢而死。
接替楚灵王之位的是他的弟弟楚平王,开始还算政治清明,挽回了一些灵王丢失的颜面,得到大族的支持,政局也算稳定下来,但是后来听信小人费无忌谗言,夺太子夫人入后宫,逼走太子逃至宋国,错杀良臣伍举之子伍胥及其大儿子,逼走伍胥另一个儿子伍子胥至吴国,导致人才的流失。
楚昭王
楚平王与夺回来的嬴女生了一个儿子,他就是楚昭王,继位时不到十岁。他还曾将都城从郢迁移到鄀地,历史上称为“载郢”。流传军中去世。
楚惠公
楚昭王之子,母越姬,春秋晚期,战国初期的国君。经过前面三王的统治,楚国的国力几乎衰弱到接近覆灭,楚昭王在位时曾在柏举之战中大败,吴国大军攻陷楚国郢都,楚国几近亡国,还好秦国的帮助,加上此时越国进攻吴国,楚国才有喘息的机会。惠王登基之时也正值吴越强盛时期。楚国外患尚未解决爆发了内部矛盾白公之乱,白公(原楚平王为逃避费无忌陷害逃离至宋国的太子建之子胜,胜跟着父亲颠沛流离,形成了刚强不屈嫉恶如仇的性格,楚令尹子西听说他现在在吴国,觉得他信义有勇气,不会做对楚国不利的事情,哪知道他却想伐郑为父亲报仇,他的父亲在郑国被害,子西没有行动之余还跟郑定盟,胜勃然大怒,完全忘记当初子西的帮助,还趁吴攻楚被白公击败之时,把当初的恩人子西杀害,还杀了公子启,挟持惠王自立为王,还好叶公子高闻听都城之变前来干预,最后白公寡不敌众,上吊自杀,虽然内乱平息,依然重创楚国。)惠王把眼光放在了对外的扩张疆土之上,并取得显著成效。此时吴越正值相争的焦灼时期,无暇顾及。楚惠王一扫往日颓势令楚国复苏,才有资格位列战国七雄之一。所以不能忘记惠王的功劳,此时正值春秋与战国交界之时。公元前432年,楚惠王去世,其子楚简王继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