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商店,一座城市

作者: 重来文字 | 来源:发表于2019-04-15 13:36 被阅读0次

    平时目不斜视的我,奇了,到美国就变了个样。视觉、嗅觉、听觉、全身感官触觉在太平洋海风的吹拂下变得异常敏感,连汗毛都能辨别风的方向。不要问我为什么,我也常问自己。在美国生活越久,你会发现越不了解美国,真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美国是世界上龙卷风最多发的国家,也是掀起地球人为“飓风”最强势的国家,它的大棒挥到哪里,哪里就天灾人祸,因此美国的一举一动备受世界关注。不过,身为百姓的我对美国的这些,包括前沿科技、外交政策、金融策略、经济走向等大事件似乎没有多大兴趣,美国文明和其形成过程倒深深吸引着我,踏上这块土地的敏感大概和这有关。我隐约感觉这个国家还有许多文明宝藏未被发现,我出没于大街小巷,在城市的角角落落,这里戳戳,那里探探,像极了一个外来淘金者。

    晨辉下,我和草丛中探出脑袋,东张西望的小松鼠道声“Good morning!”夕阳时辰我送一程火鸡回家。美国街上撞见一个行人的机率远远小于遇见一个小动物。看着野鸭闲庭信步穿过马路的憨态,我在想,美国真是动物的天堂。

    一个商店,一座城市

    美国文明有许多值得我们仰望的地方,例如,对生命的敬畏、对军人的崇敬、对信誉的器重、对人格的尊重……如果你足够细心,把美国文化一层一层剥开你会发现,美国没有因为自身的足够优秀而放弃汲取世界其他国家的优良美德。美国崇尚原创,但也是探究、沟通、借鉴的高手,畅游在世界人文海洋里。享誉全球的美国NBC的真人秀《美国达人》,这个节目的构思可追溯至英国的"Talent Contest"。

    我一度被美国社区里不见大件垃圾的奇迹困惑。美国没有一个小区内会留出一块空地让居民扔弃大件垃圾。美国执行垃圾分类,很粗放,家庭垃圾就分两类:可回收再生利用垃圾(纸、瓶、灌、书报、杂志)和其它垃圾。小区里也不设置公共垃圾桶,各家的垃圾都盛放在自己家里,一周清一次。中国家庭垃圾“日产日清”的做法过分奢侈,在美国人眼里。

    那么美国家庭的大件垃圾去哪里了?一番实地考察,结果让我瞠目结舌,突感心累。心累,不是累在考察的过程,不是累在被白人误解我细致探听这件事情来龙去脉的动机。累在思索,累在感慨,累在一种被我们遗弃的“古老”方法居然在美国发扬和光大的惊叹!那时的心情有点像获悉“端午节”被韩国申遗成功后的窝囊,无奈和沮丧。

    美国人的思维习惯里没有大件垃圾的概念。自己用不了的东西或许别人正在寻找,有人需求的东西,就不应该让它进“火葬场”或打入“地狱”。诚如没有人会把还有呼吸的老人送至太平间一个道理。于是,破旧的家具、斑驳的字画、过时的服饰、“缺臂断腿”的自行车,甚至上个年代的一个极其普通的铁皮盒子,美国人都不会将它随意扔弃。

    不轻易地把任何一件物品视作垃圾的环保意识在美国已经蔚然成风。“车库拍卖”是美国人处理“垃圾”的一个杰作。选一个休息天,将家里不再需要的东西,井井有条的排列在自家车库里。在车辆进出醒目位置竖起一块小牌子“Garage sale”(旧货拍卖),再标上一个方向指示。这一举动不在于以物兑钱,目的是为这些物品找到下一个使用者,不要使它们成为垃圾。我化5美元买下了一个九成新的阿玛尼手表,还是带日历的。

    一个商店,一座城市

    如果连“旧货拍卖”这点时间也没有的话,美国人还有一种处理大件垃圾的习惯----将它们送至捐赠中心(Donationa center)。这些原本将成为垃圾的东西经过“捐赠中心”一番重整,成就了一个百货商店。捐赠货物源源不断的涌入,它们被标上极其低廉的价格走上“慈善超市”的货架,静静等候着新用户的光临。商品种类应有尽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除了食品以外。这种商店每座城市都有,不以盈利为目的。它为生活贫困者提供了一个购物天堂,为淘旧货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假日的好去处。更大的意义在于这样的善举延长了旧货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城市的垃圾数量。

    一个商店,一座城市

    上文中我说,美国是小动物的天堂,现在我想补充一句,美国还是旧货的天堂。家附近有一家这样的“慈善超市”,我几乎天天去,店长开始警惕我了。光顾的客人有白人,黑人,也有华人;有老人,女人,也有孩子,男人。一天在店里,我脑海中陡然滑过这样一个场景:一位小伙子淘到的一盏旧灯,或许是他爷爷搬新家时送掉的;姑娘捧着的一个旧花瓶,也许是她外婆曾经的心爱……我相信这种巧合会在许多家庭上演过,这其中一定会有催人泪下抑或令人捧腹的故事。

    另一天,我在柜架上发现一本《柳公权楷书字帖》。柳公权是我学毛笔字的第一位“老师”,我临的就是这本帖,是在旧货商店淘到的,一晃已经是五十多年前的事情了。“不对呀!”我心里在思忖,这本字帖熟悉,这座商店瞬间也变得不陌生了。我环顾四周突然想起了“淮国旧”三个字,“淮国旧”全称“上海市淮海路国营旧货商店”。50后的上海人没有一个人没光顾过这家店,这个说法绝不夸张。脚下这家美国旧货店不就是“淮国旧”的翻版吗?!我木讷地不会了走路。现在回想起那时的心情,是满满的得而复失的伤感。原以为找到的是一块美国金子,事态急转,它竟然是被我国丢弃的一块废铁。

    “中国原创”在国际上没有过好口碑。前阵子上演的中国首创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一上市,美国就有媒体评头论足,说有复制好莱坞大片的痕迹。因为这种情绪,我写下了这篇文章。

    多么希望这篇文章能长有一对隐形的翅膀,首先飞进店长家的报箱,我要扬眉吐气地告诉她,五十年前上海南京路和淮海路上就各有一家这样的店,你不要神气活现;然后是市长办公室,要让市长知道,你城市的这所旧货商店的鼻祖是中国;这篇文章最终的落脚点特朗普的办公桌上。总统先生,再忙也请您打开看看。我想通知您,美国大件垃圾处理模式是中国的拷贝,你们学得没有走样!

    文章写完了,算是出了一口气,不过心情并没有因此变得很好。在强调与国际接轨的日子里,我们国家在很多方面忘记了传承,不知丢失了多少祖先的优良传统。为了建造一座古镇,我们舍得推倒一座固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商店,一座城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jdu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