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窗外繁星闪烁,微风拂过,莎莎作响,树影成趣。
“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听叶炫清唱着木心先生的歌,闭上眼,满脑都是民国时期的车水马龙,热气腾腾的画,心里暖暖的。
“嘟、嘟、嘟…”老妈来的电话:“吃饭了吗?”
我说:“吃了的”。
“今天在干嘛?”老妈问
我不假思索地溜了一句:“没干嘛啊!”
顿了几秒,妈没说话,我大声地说:“没有声音吗?”
老妈连忙说:“听得到”。
“最近新闻总是说蔬菜打了药,就不要随便吃蔬菜了,夏天多点苦瓜吃,对身体有好处,对了那个肉也容易坏,也少吃点!说的你要记住啊!”
我只能无奈地说“好的,好的,我知道啦!反正就吃个苦瓜就对了,还可以减肥!”
老妈在电话那头也笑啦。
“在外面工作压力不要太大了,要好好休息!”老妈强调地说。
我说:“恩,我知道。”
“你也不小啦,是该早点结婚了,村里你这么大的,孩子都有几岁了”老妈急切地说道。
我大声道:“我也想早点结婚啊,但是别人嫁女儿也是有要求的啊!”
电话那头又顿了下,“那你要好好努力啊!将来你们要自己买房买车,我跟你爸好不容易把你供上大学,已经没有多余的钱啦!”
我很理解,也知道家里的情况,无奈地说:“我知道,我想自己多挣点钱再结婚!”
又顿了几秒,我草草地说道“没有其他的事,我就挂啦?!”
同样地,老妈说起了电话结尾的“口头禅”----“没其他的事啦,你要注意安全!”
老妈的电话来得频率较高,每周至少二次,每次大概说的都是重复的内容。从小到大,在我的认知里,做子女的要多关心父母。但是每当接到父母的电话,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跟朋友聊天时,朋友有这种感觉;在知乎上看贴吧时,原来大家都会有这种感觉。
书香笔墨中的亲情大多被描述得很温馨、贴切、暖暖的,而终究抵不过现实的琐事和物质基础。之前有位学者在百家讲坛中说道:“距离产生美,亲情也应该有适当的距离,才会产生更美的效果。”现在看来深有体会。
我记得初中的时候,临近初三,因为一些事情,我觉得有必要说,就给家里写了一封信,时至今日我还记得在写信倾诉的那个过程中,那种感觉是美好的,仿佛你在听我述说,却没有在面前听我讲述的尴尬,通过写信,我的心情和思想能够理智地完整地表达。
那封我饱含了足够的感情,一泻千里写出的信,最终也如期的达到了效果。每当想到这一幕幕,还是不禁会泪眼婆娑。我能意识到,读书的这些念头,总有这股真情藏在心底---这是前进的动力。
科技确实在进步,但情感却在边缘化。好久好久都找不到曾经的爱的味道。映像中的真情应该是思恋的、牵挂的,就像余光中先生写的《乡愁》:“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
总有这样一段话在耳畔响起:“让你天天吃一个好吃的菜,你终究也会吃腻。”同样亲情也需要保鲜。
白驹过隙。紧促的工作状态让日子过得飞快。爸妈的头上多了好些白发,眼角的皱纹又深了一层,现在的我俨然已成为那个曾经自己多么厌恶的发福男的一类…“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一句句不就是写的现在的场景?
当筷子兄弟的《父亲》横空出世,“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再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
瞬间激起千层浪,燃起了孩子藏在心里的对爸妈默默的爱的熊熊烈火。真是这种埋藏在心底的,不轻易述说的情感才是最珍贵的。所以筷子兄弟创作了《父亲》,唤起了那份真情,《父亲》也让筷子兄弟红透了大江南北!
我们这一代对父母的沟通的期望可能更多的是精神上的。
我们期望有大部分相同的价值观,我们觉得工作挣钱是为了更好的享受生活,而他们日复一日、永不停歇的工作一心为了我们结婚、生子、甚至帮我们带小孩…仿佛从来没有为自己想过。
倘若这个问题反过来问,“有一天我们都长大了,我们的小孩也长大了,你们会怎样“享受”生活?或许你们一直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们不想再成为吸你们血的巨婴,希望你们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是我们的一个心愿。
我们期望能听到你们的一些分享,成长路上的故事和经验和为人处世的道理,不希望被抱怨和身边的琐事所湮灭!我们期待你们能放心一些,呵护下的孩子,总是那么弱不禁风。人各有命,放开手些,他们会飞得更高!
我们期望带你们出去多旅游,虽然没有房,没有车,但是至少还有一个稳定的工作。不在再为我们省钱,因为确实花不了多少钱。我们不仅期望的是你们能出来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更希望你们能转变思维。任何一种改变先从思维开始。
我相信当你们的思维慢慢地跳出来时,你们会发现,“哦!原来生活可以这么精彩。”
真情是一件珍贵的礼物,经常拿出来说,就容易铺上一层灰,遮蔽了光芒。放在心里化成一颗启明星,照亮前方黑暗的路!
--END--
会伴舞的猫小帅:喜欢独处,喜欢热闹;看不完大千世界,写不尽人生百态。此刻:你说,我写。如此甚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