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鸦片(Opium des Volkes)“一语出自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指宗教一类精神慰济:“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因而“废除作为人民幻想的幸福的宗教,也就是要求实现人民的现实的幸福”。
那什么东西是「精神鸦片」呢?
「读书无用论」、「反智主义」、「双标的道德绝对主义」、「精神胜利法式的心灵鸡汤」、「心灵旅行‘文化’」、「佛系‘文化’」、「丧‘文化’」、「泡学」、「虚无主义人生观」,以及在政治上的「极端民族主义」,这些都是「精神鸦片」。但请注意它们的对立面有可能也是「精神鸦片」,例如「读书无用论」的对立面「唯读书论」,「成功学」、「狼性‘文化’」等等。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一切「精神鸦片」都以为自己辩护、成为合理化心理防御作为其核心功能。
所以我们进一步说,一切「精神鸦片」本质上通过禁锢人的思想,使人依赖,进而使人“成瘾”。
从中,我们还能抓住几点特征:
-
幻想空想的、不切实际的
-
给人慰济的、延迟痛苦的
-
没有精神的、软弱无力的
正是这些特点使某种观念成为了「精神鸦片」。
也就是说,当我们把生活、工作中的某个必要条件,甚至根本不必要的条件,推广为充分条件或充分且必要条件时,这背后的一套说辞和理论就是「精神鸦片」。
在「吹盒子」的故事中,农民工的聪明才智是有价值的,在解决特定情况下的问题时是充分的,却被视为了解决「吹盒子」难题必要且充分的条件。同理在「心灵旅行」,也就是去西藏等地朝拜的热潮中,这类旅行是有一定价值的,但不是必要的,更不是充分的,但我们将它视为了充分条件。
简单地说,对「精神鸦片」成瘾的人,希望将自己触手可得的某个条件包装成解决难题的必要且充分条件。具体的讲,相信「泡学」的人以无视情感的非理性成分,将情感交流视为技术的、工具的、模式化的、纯理性的行为,从而误入歧途。
这里的歧途指的是:他应该提高或解决的问题其实是处理情感非理性成分的手法,但他预设了情感是纯理性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手法也是纯技术的,即在战略层面上的严重失误。
「精神鸦片」侵害人的更深层机制是利用了人的「心理舒适区」、「不喜焦虑」的特点。
在「狼性‘文化’」中,狼性气质是有价值的,是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必要且充分条件,而之所以人们认为他可以通过提高狼性解决一切问题,就在于他已经习惯并擅长处理个人狼性的问题,但在狼性之外的其他问题,他什么都不会。当我们听到自己擅长的或熟知的东西时,我们就觉得很舒服,于是就更喜欢听这类东西,以至于固化、禁锢了自己的思想。
而在接触「精神鸦片」时,人的无知和思维的怠惰起着关键作用,「精神鸦片」正通过迎合人的无知,不喜思考、不喜焦虑的特点,固化了人们对错误偏见的认知,并最终使人上瘾。正因此,由于人知识结构、身份背景的不同,「精神鸦片」的种类也各不相同。
但正如前文所述,世界上没有一种观念本身就是「精神鸦片」,世界上只有错误的、不充分的观念,而将这些错误观念合理化的过程,即为其辩白的那套说辞与借口才是「精神鸦片」。
所以,如果发现自己不能接受新观点时,就要注意自己是否在生产「精神鸦片」了,必须立即三省吾身,尽量做到不害人害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