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自去岁水旱相继,关中大饥。杨国忠恶京兆尹李岘不附己,以灾沴归咎于岘,九月,贬长沙太守。岘,祎之子也。上忧雨伤稼,国忠取禾之善者献之,曰:“雨虽多,不害稼也。”上以为然。扶风太守房琯言所部水灾,国忠使御史推之。是岁,天下无敢言灾者。高力士侍侧,上曰:“淫雨不已,卿可尽言。”对曰:“自陛下以权假宰相,赏罚无章,阴阳失度,臣何敢言!”上默然。
【译文】
自从去年水灾旱灾接连发生,关中发生大饥荒。杨国忠厌恶京兆尹李岘不亲附自己,就把水旱灾归怪罪李岘。九月,贬李岘为长沙太守。李岘,是李祎的儿子。皇上担心雨水伤害庄稼,杨国忠就拿良好的禾苗进献,说:“雨水虽然多,并没有伤害庄稼。”皇上信以为真。扶风太守房琯向朝廷报告所管辖的地区有水灾,杨国忠就教监察御史去考查审问他。这一年,天下无人敢再报告有水灾了。高力士侍立在皇上的身旁,皇上说:“阴雨不停地下着,您能够尽情地说出意见。”高力士回答说:“自从陛下把大权借给了宰相,赏罚无常规,阴阳失去节度,臣如何敢说!”皇上默然无语。
【以史为鉴】
公元749年,皇上听取杨钊的意见把米粮卖出变为轻货,挥霍无度。753年,关中便旱灾水灾接连发生,因此出现了大饥荒。倘若当时藏更多粮于库,又何必担心雨水伤害庄稼呢。而因为杨国忠的一叶障目,无人再敢给皇上报告其真实情况。可见,作为一国之帝,在“粮”策上其昏庸之至。
(备注:节选原文译文选自《资治通鉴》(司马光编著,辽海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