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同理心
同理心(Empathy),亦译为“设身处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泛指心理换位、将心比心。亦即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 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二、同理心的级别
A-1:很少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做事情很少考虑到他人的感受;沟通时讲客套话,无法引起对方的共鸣,对方也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不愿意倾听;安排事务几乎不考虑下属的需要。
A-0: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做事情会考虑到他人的感受;与人沟通比较真诚,愿意将自己的一部分想法表露出来;能让人觉得被理解被包容;学会倾听,工作中尽量考虑对方的需要。
A+1: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想对方之所想,急对方之所急;能够使人不知不觉地将内心的想法,感受说出来;能够让人觉得被理解,被包容;能够用心倾听;在安排事务时,尽量照顾到对方的需要,并愿意做出调整。
A+2: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和体谅别人,并以此作为工作依据。有优秀的洞察力与心理分析能力,能从别人的表情、语气判断他人的情绪。投其所好,真诚,说到听者想听,听到说者想说;以对方适应的形式沟通。
三、同理心的应用案例
我个人由于情绪比较大条,所以同理心的级别应该是比较低的,很多事情只顾自己说,没有特别在意别人的感受。举个案例:
有一次在小米组织的演讲训练营上,我做了一场演讲,之后大家都来提了意见。最后的意见归结到了一点:你讲的很对,不过那种说教的感觉让我们90后有些不舒服。 事后,我在反省,是什么让大家觉得不舒服?是说话太绝对?表达的方式太强势?这些都有,让听的人虽然说是有收获,但是觉得自己似乎处于下风,没有那种绽放的感觉。
同理心就是要不断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受对方的感觉。同理心做的比较好,其实就是情商高的表现。
我想到了,从小在家吃饭,每餐饭菜上齐,妈妈总是问:“好吃吗?”。没有情商耿直的我们总是以为妈妈想一些意见,所以就非常直接的说:不好吃,咸盐放多了、汤少了。往往妈妈就没有那么高兴,一句话就把我们兄弟怼回来“不好吃,别吃!”。现在想起来,其实妈妈很想要表扬,在无数次的情景中都能展现出来。例如,当我们虽然不说好吃,但把饭菜吃光的时候,或者我们偶尔说饭菜好吃的时候,妈妈是非常高兴了。这个点上看,我们是比较吝啬的,连一些鼓励的话都不太会说。如果放在同理心上考虑这个问题,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受到别人的认可和承认,当有了认可和承认,会更有更大的乐趣去做一些事情。
最有同理心或者说用户思维的人就应该乔布斯了。据说,很多人开始都不习惯iphone只有一个按钮,但很快的就非常喜欢上了这个简洁的设计。而这个设计是怎么来的呢? 据说,乔布斯对手机上繁杂的按钮和功能深恶痛绝,但一直没有思路要怎么设计按钮。有一天去厕所,按了马桶上的那个冲水按钮就突然有了灵感,按一下按钮所有的烦恼就都会被冲走了,所以这就是那一个按钮的来源。当然了,从IPAD可以被2岁的小孩子、90岁的老人都可以玩这个点上来看,乔布斯都是极具同理心的人。
所以很多事情兜兜转转又转回事物的本来面目中,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反复来阐述同一个道理。同理心、用户思维或者瞬间标称白痴的能力,本质上是同一回事。要想培养同理心,就需要有瞬间换位的能力,把角色换成对方,感受一下对方能感受到的,那么情商一定会提高很多,做出的产品也会更加受到用户的欢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