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如此难能可贵,主要是因为宇宙创世之初,就没有以人类的安逸舒适为念。它广袤无边,充斥着威胁人类生存的空洞与寒漠,它更是一个充满危险的地方。
对幸福的这种认知被后来的生物学展开,指向动物与人类的身体机制。例如大马哈鱼溯流而上,产卵后便死去;自然选择筛选出这种机制为了繁衍连母体的生命都要牺牲,快乐在其中怎么能算得上重要的追求呢?他们又说:人类性交为何如此短促?完成配种繁衍就够了,沉溺其中极有可能成为天敌(猛兽)的点心。
动物的技巧总是能配合实际的需要,因为它们的心灵只容纳环境中确实存在的,并与它们切身相关、靠直觉判断的资讯信息。饥饿的狮子只注意能够帮助它猎到羚羊的资讯,吃饱的狮子注意力则完全集中在温暖的阳光上······
动物中除了人之外,都不会自作自受,它们额进化程度还不足以感受到沮丧和绝望,只要没有外来的冲突干扰,它们就能保持和谐,体验到人类称之为心流的那种圆满与和谐。人类与动物的最大差别在于神经系统过于发达。感知和摄取更多的信息。无疑更有利于人类生存。对外部不感知,当然会更危险,但感知过多往往也更苦恼。
常言说:“无知者无畏”,反之,多知多畏,多知多忧。于是焦虑增长。刚巧一切平安的时候呢?神经系统过于发达的人又偏偏会感到空虚无聊。进化为什么会导致人类这种极难伺候的身心配置呢?自然选择出的生理机制只是服务于人类的繁衍,没有增加幸福快乐的考虑。
我们继承了祖先的悲观与审慎的解析环境的方式,在远古残酷的生存竞争中确实需要如此,但现在的生活和博弈,没有那么残酷,因此解析可以向乐观的方向调整。面对太多的,包括负面的信息情绪,你必须找到一项能长久凝视自己注意力的活动。这样你面对众多信息时便有了轻重缓急之别,乃至屏蔽若干信息。
幸福不是人生的主题。幸福大多数时候表现为达成目标时的某种附带现象和心里作用。幸福是你全身心投入某一桩无害的事物和行为上,达到忘我地程度,并由此获得内心秩序和心灵安宁地状态。
享乐地片刻转瞬即逝,寻求快乐是基因为物种延续而设的一种即时反射,其目的并非个人利益。进食的快乐是为了确保身体得到充足的营养,而不是各种口感。性爱的乐趣则是鼓励生殖,提升繁衍的成功率,而不是感官享受,它们的实际价值凌驾于一切之上······但实际上,他的性趣只不过是肉眼看不见的基因的一种布局,身心完全处在被操纵之中······如果无法抗拒食物或酒精的诱惑,或无时无刻不欲念缠身的人,就无法自由控制内在的心灵。跟随基因的反应,享受自然的乐趣,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我们应该认清事情真相。
人类有一个超大的意识系统。意识系统需要秩序,其无序时人会焦虑,烦躁,空虚。生理欲望需要满足,但无论欲望满足上欠缺、适度还是过度,都与意识系统中的秩序较少关联。而好的生存状态,英文直译well being,就是幸福的意思。好的生活状态要兼顾生理满足与精神系统的秩序。
大自然的秩序是熵与反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