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妄自大的“巨婴”是如何造就的?
“巨婴”在童年中都被父母用溺爱的反噬,彻底废去了自我判断和自我负责的能力,变得刁蛮任性、狂妄自大。
但是,当他们走出社会后,父母溺爱带来的优越感和社会现实带来的挫败感,常常会让他们陷入糟糕的冲突中,非常痛苦。因为他们曾不重视社会的基本技能,所以长大后都成为了他的弱项。
他们的“自我意志”,从小就被养育者用溺爱的方式剥夺了,很多人直到成年后才开始觉醒。但是,这个觉醒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所以针对他们的自卑治疗,最重要的是分辨出是“自己”还是“养育者”的声音。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人无法准确分辨,他们会不自觉地认为养育者都是正确的,甚至还会罗列出很多理由来证明自己就应该这样子被对待,如果当初不被这样约束,自己会变得比现在更糟糕。
生活中的讨好型人格,是逃避退缩特质形成的心灵状态。
如果从小生活在委曲求全和压抑自己的环境中,那么就会有强大地想逃离的心。
表现为:宁可自己过得苦,也会把最好的东西给他们;
报喜不报忧,哪怕过得再艰难,也会告诉他们,你很好。
渴望自己能一举成名,衣锦还乡,让他们为你骄傲自豪;
只要他们开心,你可以牺牲委屈自己,甚至包括你的伴侣和孩子,你都感觉值得。
这些都是逃避退缩特质所呈现的心理状态。
以“躲避”为主要心理特征,表现出“内在小孩”躲避“内在父母”的状态。
为了逃避来自父母的压力,他们会习惯性地退让,很早就渴望自己独立,以摆脱原生家庭的压抑环境。
讨好者总是活在别人对他的期待中,一刻不停地追逐被人认可,为此他们愿意去做任何事。
他们最大的毒,句式从小得不到养育者的接纳和任何,导致缺乏爱和尊重。
所以,在他们的“孝顺”里,满满都是儿时的“委屈和怨恨”。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没有爱的源头,所以他们也没有办法给出爱。
而这些被当作“孝顺”的金钱和物质中,往往带着他们潜意识里的“报复和控诉”。
因为一个人在童年时不被父母接纳,他的内心就会形成一个巨大的需求“黑洞”, 最终“泛化”到所有的关系里,变成一个“讨好者”,用付出和委屈自己去迎合、讨好他人,在别人的赞赏中,来感受自己的价值。
他们非常善于发现别人隐藏的需要,并极力去满足。
他们会固执地认为,在关系中要想获得尊重、接纳和爱,就只有一条途径,那就是不断地满足对方的需要和期望。
他们会表现出来非常愿意服从权威。
童年既然无法选择,那就努力把握“当下”
童年里我们受过的伤害会在长大后再体现出来,这就是经验模式的强大,经验会形成本能。只有通过觉察和学习,形成新的经验,改变才会发生。
如果我们不厘清这些,那么我们就很容易会陷入“恶劣心境”,把人生所有的不如意,都归罪于成长和环境,甚至在“恶劣心境”的影响下,形成 “受害者”情结,导致“受伤成瘾”。
因为每个人的童年都会遭遇挫折和伤害,这本来就是成长的代价。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安全的成长环境,就像不存在“完美父母”一样。
压迫和驱动力,挫折和耐受力,伤害和自愈力……这些都是辩证的关系,如果把“童年创伤”放在我们漫长的人生中,你会发现,它们所带来的祸和福,往往是纠葛在一起的。
需要我们走出自卑心理,和内在小孩和解,就需要我们走出“心理舒适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