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俊芳)
今天上午李志敏博士为我们分享了《成人学习与教师培训》。我们经常把学习放在一起说,但“学”与“习”是不一样的。《论语》中是这样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李老师说,“学”贵精深,“习”重切实。
李老师前面主要讲授的是心理学知识,我一直处于跑神状态。但“世界咖啡”让我很感兴趣。
一、“世界咖啡”是什么?
就是对话。对话的艺术与技术是倾听、善予、民主、尊重、宽容、沟通、善思、善行、善新。也就是用新的视角看问题、看世界、促进彼此的意见碰撞,激发出新火花、产生更富于远见的洞察力。
二、世界咖啡的规矩——把注意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1.提出你的想法与经验;
2.聆听和理解;
3.连结各种想法;
4.共同聆听其中的模式、观点及
更深层次的问题;
5.尽兴涂鸦画画;
6.至少三到六个回合……
三、世界咖啡的流程:
第一步:本桌讨论(20分钟)
每位人员首先在组内自我介绍,然后对本组负责的对象进行讨论(桌长主持,组员轮流发言每次不超过1分钟,可以多次),本桌针对研讨问题提出主要观点,写在白纸上。
第二步:客组间两次轮流动与讨论(围绕所访问的客组所负责的问题)
第一轮10分钟:桌长热情介绍,首先介绍本桌首轮会谈成果;来宾对客桌发表观点;桌长记录、补充、完善上一个方面,新的观点用另外一种颜色笔书写。
第二轮8分钟:桌长留下,其他成员二次流动,完成与上述类似的程序。
第三步,回到本桌进行总结与分享(利用白纸书面呈现)(10分钟)
第四步,小组汇报,主持人、学员代表点评活动内容与形式,罗伯特议事规。
当了解了一点世界咖啡的知识之后,李老师让我们体验了一下。我们按照小组就中心议题:
“别样的培训--唤醒“沉睡”的教师”
将目标任务分配到各组。
刚开始,我们并不十分清楚怎样操作,你一言我一语地聊,后来逐渐聚焦,我们根据交流的内容按照“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进行划分,又详细划分出五个小议题。我们先把我个们小组的标志画了上去,每一先议题都用不同颜色的文字写出来。
在“串门”环节,我们留下桌长和两位语文老师再深层次交流,其他组员则串门去“喝咖啡”,喝的同时,也可对对方提出建议和意见等。
第三步,组员回组内,再一次交流,并进行总结和补充。然后一名代表陈述本组形成的成果,一名组员协助呈现成果“涂鸦和文字”。
我们组的任务是“如何确定培训目标?”刚看到这个题目时,我想到的是讨论、头脑风暴这样的形式,后来在相互交流中,我们明白应该先确定一个大的目标,我们确立的目标是“唤醒生命,志做新时代大先生”。围绕这一个目标,我们从“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认真思考,然后提再细化出一系列的子主题:1.学习相关政策文件,提升责任感和使命感。2.开阔眼界,点燃激情。3.加强团队建设,提升教师归属感。4.用扎实的学识,提升教师职业素养。5.学习实用的技能技巧,提高教师成就感和幸福感。这样显得更清晰合理。
在“串门”环节,我们留下桌长和两位语文老师再深层次交流,其他组员则串门去“喝咖啡”,喝的同时,也可对对方提出建议和意见等。
第三步,组员回组内,再一次交流,并进行总结和补充。一名代表陈述本组形成的成果,一名组员协助呈现涂鸦和文字成果。
这次我作为组内代表与大家分享,不知道该说哪些内容。我就只分享了“因为什么,所以什么。”其实,站在台上我很不自信,这样的场合我只觉得自己肚里的墨水太少,再加上因不自信引起的记忆力突然间出现短暂性的失忆。
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