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午后,放暑假在家的小张先生从冰箱里拿出一根雪糕,边举着问我吃不吃边说:“妈,您听说过“雪糕刺客”吗?”
别说,我还真听说过,而且还在景区亲历过一次。

去年去江苏某景区,看见有女孩子举着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文创雪糕拍照,大小不及我“袖珍手掌️”的一半,我说雪糕造型真好看。
先生让我等着他去买。
怕有消费陷阱,我问售货员价格。
当听她报价“48、58、68”的时候,果断拉着先生的胳膊离开。
先生有些气:“又不是常吃,尝尝还不行?”
我说这儿普通巧乐兹都卖到8块,何况那种溢价无数的“文创”雪糕,不值得尝试,不吃。
事后先生说我现在越来越抠了。
小张先生听完我说的话,用和老张先生一样的口吻对我说:“您又不是天天吃,又不是多贵,偶尔尝尝有啥不行的。”
特别能理解他们父子俩,也许他们自己的时候不会去尝试,但是因为有我在身边,想法就变得不一样了。
最近在网上看到两个流传很广的段子。
某女士在超市结款时发现自己刚刚在雪柜拿雪糕时,“不小心”拿了一盒168元的“刺客雪糕”,听见扫码时的价钱,心里特别想给送回去,可是碍于面子没立即行动,最后心疼肉疼加胆疼的把雪糕拿回了家。
女子“心惊肉跳”的把这只花掉她日工资三分之一的雪糕吃掉了,感觉和普通雪糕也没什么两样。
姑娘越想越悲催,自己辛辛苦苦工作一天的三分之一就这么被坑掉了,最后鼻涕一把泪一把的控诉说被商家套路了,被当成了傻瓜和冤大头。
同样,还是一名女子,也是在超市买单时发现自己买的雪糕里面混进了“雪糕刺客”,正打算“物归原地”的时候,与后面排队等待结账的女士发生了不愉快的摩擦,被嘲笑“吃不起”。
事后,女子吐槽超市故意将各种高价位“雪糕刺客🥷”混进普通雪糕中,设消费陷阱让顾客往里钻。
毋庸置疑,商家正是抓住了人们爱面子的消费心理,尤其是夏天这个季节,情侣一起逛超市买东西,中招率特别高。
我问儿子:“如果你跟女朋友一起发生这种事情会怎么处理?”
儿子边吃雪糕边说:“几十块钱一只的就算了,如果过百,我就会问她:咱买吗?一根雪糕这个价格确实不值,要不要送回去?你不好意思我去。”
儿子的一席话把我逗得哈哈大笑。这个已经本科毕业的理工直男还没直到“癌”。
儿子说,他在网上查了一下雪糕的成分表,虽说“雪糕刺客”在用料上一再强调与普通雪糕有差别,但是也绝没差得那么离谱,主要成分都是糖、脂肪和蛋白质。
儿子反问我:“雪糕就这三种主要原料,不管品质有多大区别,您说价格差别又能有多大?肯定不会差出2、3十倍。”

非常欣赏孩子这种消费观念,做一个成熟理性的消费者真的是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
今天去超市,正好要买雪糕,就在雪柜旁问忙着整理货品的导购:“这里面有很贵的雪糕吗?”
她抬头看了看我:“有啊。”
伸手朝冰柜正中位置的篮筐指了指:“钟薛高。”

还好,虽然各种价位雪糕混在一起,但是价格都没有高到离谱。
买了几只先吃,回家继续网上下单,并且一定要买几只“雪糕刺客🥷”尝尝。
偷偷告诉你,网上下单买雪糕吧,头天下单第二天送到家还硬邦邦的,虽然郑州这么热的天,一丁点儿都没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