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11-13 成长课《最温暖的家》反思

2018-11-13 成长课《最温暖的家》反思

作者: 贝壳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8-11-14 21:37 被阅读0次

           本节课课题选自主题课程“千奇百怪的房子”,是主题中第二单元的第二个绘本,该绘本在主题思维导图中的位置和目标都非常清晰,是在绘本《你的家 我的家》学过“作为‘家’的房子需要哪些基本元素”之后进行学习的,目标是让学生对“家是什么?”有自己的见解,最终能够认识到“房屋”与“家”在概念方面与人文情怀方面的区别。

    上课场景

    全神贯注
    专心听讲

    前来听课的老师们

    教研

    教学反思

    首先感谢各位老师的肯定以及提出的中肯的建议。教学反思的过程不仅在于反思这节课上的怎么样,怎么上得更好,还在于我们进一步去思考怎么上好这样的绘本课、故事课,大家一起解读绘本,一起讨论,一起思考,一起成长。

    问题与建议:

    张坤莹老师:闪光点很多,比如对比父母和克兰西的感情,还有采用表演的形式等。

    但是在感受空间的变化,色彩的变化上,老师的引导有些快,可以不直接告诉他们,而是让孩子自己发现自己说。还有最后的问题“怎样把大房子变成温暖的家”是否需要给孩子更多的时间来讨论一下?家是充满了回忆的,每个小物件背后都有他的一个小故事,所以老师是否可以提示孩子分享家里某一个小物件背后的故事?

    张蓓蓓老师建议:绘本在讲的过程中已经将房子和家的区别回答出来的了。老师可以在开始把问题提出来,然后利用绘本本身来回答家和房子的区别是什么。父母强调的是房子的功能性;而克莱西需要的更多的是感觉。克莱西有父母的陪伴,但是只有在和小女孩玩耍的过程中,他的内心世界才发生了变化。又比如小狗、纸箱子等。

    徐明辉老师:针对绘本中孩子踢石子的情节,可以设计一些代入感,让孩子体会男孩的心情。

    几点讨论:

    高丽霞老师:如何阅读绘本?品读绘本?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关注什么是老师们在接下来的过程中需要去思考的。

    张坤莹老师:绘本中主题的多义性。友谊、家庭、安全感……老师应该如何摘出重点?

    关于廊下的灯老师们是如何解读的?孙雪娇老师:廊下的灯是两个感同身受的孩子一种心理的映照,代表心里的状态。从封面中两个孩子搭建了房子,标题是“最温暖的家”,是否可以理解为他们通过搭建房子,他们有了安全感,有了面对未来的勇气?

    李林军老师:绘本的可读点很多,老师是否需要挖掘出需要让孩子掌握的部分?当孩子深挖出奇思妙想时,老师如何去处理这些卓越的想法?还有,老师可以利用绘本共读时光,去收集孩子的闪光点和想法。

    杨颖颖老师:从标题开始“最温暖的家”,“家”在故事里,朋友的意义似乎超越了家的含义。但是对孩子而言,“家”到底是什么?

    姜敬轩老师:绘本的选择是从话题出发的。老师可以尝试从孩子的眼光去体会最核心的问题,“家是什么?” 

    姜文琪老师: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孩子从一个熟悉的环境到新的、陌生的环境,是一种变化,环境的变化,人的变化,朋友的变化,内心的变化。

    甘芳方老师:每个人读绘本的解读不一样,老师可从主题、情节去挖掘。有些东西变了,但没有改变的是:陪伴的感觉,他需要的东西没有改变。

    王琪老师:这个绘本不是在谈家,而是在谈孩子的成长,是一种心理的长大。以小狗为例,小狗一开始是陪伴在孩子身边的,但是后面没有了,是孩子成长了。这个绘本建议孩子们在谈过“家是什么”后去读,家应该指向你自己。房子为何牢固?是因为信心。《三只小猪》的故事也印证了这一点。一开始的房子是父母给的,房子的“大”、朋友的“多”,这些都是外在环境的“大”,你无法回到过去,回到“小”、“温暖”。这个孩子在和玩伴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对社会和外在环境进行了一个建构,建构自我和他者的联系。这个家是抽象的,是孩子心中不变的东西,是需要孩子自己建构的,即对陌生环境的信心。绘本中的纸箱子也是象征性的。纸箱子是脆弱的,物质是脆弱的,坚固的永远是内心。当学生不熟悉文本时,老师要考虑进去。不能破坏故事本身的完整性。在了解故事的基础上,老师方能带孩子进入故事,保持故事的完整性,老师不能打破故事的完整性给孩子带来暗示。最后的“灯”依然是从孩子的视角的呈现,从一开始的大房子,到后面的灯的视角。外在环境的变化自有它行走的路线,是不变的,你需要做的是自我内心的变化。

    绘本的最高层是如桑达克、李欧·李奥尼的代表人类终端思维的绘本;民间故事也是人类思维的集体无意识。老师要与孩子平等对话,共同与最高端的思维对话。推荐阅读《绘本共读的一年》。

    高丽霞:老师们在进行语言的表述的过程中,会将自己对绘本的解读逐渐清晰。

    第一个层次,可以将父母眼中的家的样子与孩子心中的家进行一个对比,抛出核心问题:“父母眼中的家和孩子眼中的家为什么不一样了?”可以作为第一个板块的问题。

    第二个层次,是小女孩的出现,可以将父母眼中的家与孩子们搭建的家进行一个对比,抛出第二个问题:“父母眼中的家与孩子们搭建的家有什么不同?”作为第二个层次的问题。

    第三个层次,让孩子们结合新家,思考“你认为家到底是什么?”如此,孩子就不会局限于父母、玩伴,而是自我内心对家的确认。

           每次教研都会受益匪浅,都可以吸收到很多优秀的想法,学到很多。老师们在一起思考、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都会让我们对于绘本阅读的想法更加清晰,思维更加开阔,能够让大家一起成长,这大概就是成长课的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11-13 成长课《最温暖的家》反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jud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