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弄”是上海的人性化都市景观,独具特色。其中在19世纪70年代出现石库门,就代表了一段历史。
老式石库门住宅,一进门是一个横长的天井,两侧是左右厢房,正对门是长窗落地的客堂间。
客堂两侧为次间,后间有通往二层楼的木扶梯,再往后是天井。整座住宅前后各有出入口。
“石库门”,是以石料作门框,配以黑漆厚木门窗。在闹市区的石库门,也就是现在的“兴业路”的石库门里,住着年轻的夫妇带着四儿一女,一家人过着和谐、温馨的生活。
“石库门”之所以成为一种上海情节,是因为这一建筑承载的石库门文化。原来大家庭传统生活为主的模式,被单身和几户小家庭共住的石库门弄堂文化所取代。
石库门的住户一般都是多年的老邻居,互相比较了解,也比较关照,使人感到很亲戚。
事实上同在一个厨房烧饭,一家吃鱼全楼闻味,关系相处的就像一家人。
石库门房子大都在上海商业区附近,沿街的石库门房子也多是各类店铺。住在这样的地方,不仅交通四通八达,而且买东西尤其方便。
我和三个哥一个弟就出身在“兴业路”,成长在石库门里弄里。
有人说,石库门是大上海的一个缩影,这话很有道理。在我成长的岁月里,大上海的小市民曾在此辛苦度日。“兴业路”上的一大会址就是在石库门房子里。
当大队辅导员带着队干部,在一大会址前宣誓的时候,当时少年的我是个啥模样,今天我还记忆犹新。
然而,各顾各家并不是上海人的邻里特点,中国人讲究的是人丁兴旺,所以随着人口的发展及石库门的演变,申城的邻里关系才有所显现,魔都方言中的“轧闹猛”,就是上海人对生活热热闹闹的一种憧憬。
到了80年代,原本的石库门里弄已不能满足剧增的居住人口,因而居住环境就越来越拥挤。渐渐地,所有的可利用空间都得到了最高效的利用。
石库门的邻里空间一般是一个单元的住户共用,所以人们在日常的密切来往中便形成了近乎亲人一般的关系。
正是这种开放的密切生活往来,人与人之间有了足够深的交往后,一种微妙的关系也就遍布了整个石库门单元。大家守望相助,渐渐就形成了上海石库门特色的邻里关系。
石库门里都有我的同龄人,我们一起走出石库门,走向高山,走向农村,更多的人是走到边疆和农场。
我们这一代,是孝敬父母的最后一代!我们这一代,是养老靠自己的第一代!我们是从石库门出来,又回到石库门的这代人!
如今石库门除了少数作为文物遗迹保存下来之外,其他的多在城镇化改造中被拆除了。
我家的“兴业路”已变成了上海的“新天地”。如今我们一起回上海的石库门朋友,会经常相聚在新天地。因为我们有石库门的情怀,因为我们都是共和国的同龄人。
上海最美丽的风景不是外滩争奇斗艳的博览会,也不是陆家嘴那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
石库门,才是最美的风景,她是上海城市生活的完美诠释。
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齐帆齐商学院年度品牌营
(9)篇 1115 字 累计16516 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