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近期,有缘网发布《90后大众婚恋行为报告2019》,超过58.6%的90后认为自己患上“社交恐惧症”。由于长期缺乏线下与陌生异性的接触机会,他们羞怯于进行线下见面。
同样,智联招聘发布的《2019年白领生活状况调研报告》显示,职场也在蔓延社交恐惧症。其中,95后有社交恐惧症的比例13.61%,90后与80后分别占比13.17%、10.30%,而60后仅为3.57%。
像马天宇、雪莉、郑爽、霍建华、周迅、王菲、蒋欣等明星都自曝自己有过社交恐惧。
面对社交恐惧,不禁想问大家,社交恐惧是一种什么体验?
02
我咨询了一些朋友,以下观点全是个人观点。
@koo-koo:社交恐惧就是太在意别人眼光,害怕得不到认同。我以前也会这样,跟人交流的时候,很害怕自己说的不好,就是很难跟人用心交流。后来,我发现这是不好的,我会缺少感情,对任何事物都缺乏相应的感情。
@时光:不能接受自己,不喜欢自己的状态,这样的自卑心理。我的同学就有,他说他不喜欢听到表扬,他觉得这是在嘲讽他。每次我都想跟他说好好的去接受,你已经很厉害了。可是,他就不能接受,在他意识里他就是不好,在我们眼里他已经很好了。
@Ajiang:害怕与人交流,害怕自己说的话别人不接受。就是他会思考很多东西,即使跟别人一起走,也不爱交流。我不知道为什么社交恐惧症的人会考虑那么多东西,每一个举动,每一个细节都要思考,就连别人的行为都要思考。希望能走出来,不要害怕。
@爱哭男孩:我觉得社交太苦恼,要面对很多人。我只会跟自己很好的朋友社交,其他时间我更愿意独处,或者选择在社交平台上进行交流。我觉得这也是社交恐惧症,每句话都要斟酌后才说,不想跟人社交。这样习惯独处的我,也接受了现在的自己。
@someone:之前说芬兰是社交恐惧的国家,虽然有些夸大。不过,芬兰艺术家Karoliina Korhonen画的漫画就是社交恐惧症,画的非常可爱。他们需要独立的空间,不会称赞自己,不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我也有点想去这样的国家,是独处的天堂。
@Gimrui:我记得美国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中有对社交恐惧的诊断标准。我觉得他们在面陌生人的时候更容易焦虑或恐惧,还有会很大的压力。这样不善言辞、不爱交往的他们更喜欢高质量的独处,他们对社交过于紧张,想得太多。
03
“喜欢自己一个人独处。”
这是相对比较多的观点,那么,如何克服社交恐惧症?
@爱哭男孩:我不用克服,接受自己之后,我更理解怎么跟别人相处。从关注自己到关注他人,我发现其实别人也有点社交恐惧,就是不会有特别放得开的,都会保留自己一些空间。原来我害怕的社交都是自己想太多,没有把目光放到别人身上。
@婗:我觉得是人际过于敏感,容易受伤。不要把一些事情放大,不要渴望别人关照自己,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在社交场合时不要以为别人在关注你,纠正自己的理念。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要对你好的,学会独立和坚强,凡事依靠自己。
@someone:自卑导致的,可以寻找自卑的原因,是不是过于追求完美。有时候,过于完美的人,不太受人喜欢。因为每个人都是有缺陷的,不要太注意自己的缺陷,让缺陷变为自信,就觉得很多事情云淡风轻。例如:力克·胡哲天生没有四肢,他还是很自信,写了本书《人生不设限》。
@时光:学会独立,放弃依赖。社交恐惧症有可能是对陌生环境的排斥,不太适应这样的环境。这就造成了依赖心理,只愿意接触自己想接触的人,只愿意接触熟悉的环境。我认为要多接触陌生人,这是很好给自己的锻炼。
@koo-koo:学会不计较以往的事情,这也是摆脱社交恐惧症的方法。不要老是记得以前的事,其实别人根本不记得,而是在你心理,你觉得自己很严重。比如:别人只对你开的玩笑,这都是很正常的,不要觉得自己受伤,胸怀天下。
@Gimrui:我认为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过充实的生活。即使你有社交恐惧症,我想也是找不到话题跟别人交流。如果你有业余兴趣的话,我相信这样是最好不过的,用自己的兴趣来跟别人交流。再通过一些课堂,跟别人接触,可以克服社交恐惧。
经过对社交恐惧的话题讨论,我们能了解到每个人的看法,比较多的观点认为社交恐惧喜欢一个人独处,并且认为理解自己会克服社交恐惧。不管正确与否,大家都对社交恐惧症保持乐观的看法。
如果你觉得有用,可以关注我的:蛋壳烧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