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努力和坚持成为生活的必需品,当努力和坚持成为一种本能,犹如呼吸和空气一般感受不到……
——我想这应该是“努力和坚持”最应该有的状态。它是一种发自内心而又自然而然的事情。
李笑来说,若觉得某件事需要努力和坚持才能完成,那这件事大抵从一开始就注定做不成了——需要努力、需要坚持,说明你的骨子里就不愿意啊!
的确如此,骨子里不愿意做的事情,是不可能做好,也不可能做成的。
比如说,两年前我开始跑步,2015年跑了32公里,每次大概2-3公里,自己感觉得累的不行,于是每次开始跑步我都告诉自己必须要坚持下去、跑完1公里是1公里。2016年跑了260公里,我觉得自己很努力、很了不起,好像自己完成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似得。2017年跑了600公里,我终于开始觉得跑步就应该如吃饭睡觉一样,不应该是靠“努力”和“坚持”换来的。特别是从下半年开始,我开始体会到跑步带给我的快乐。每次一个人环西湖跑的时候,一个人对着来来回回的人群,一个人对着风景如画的西湖,一个人审视自己的内心。仿佛那11公里的路程,是加油站、是润滑剂、是发泄桶,是一种自律而不是磨砺,是一种享受而不是痛苦。于是,当我决定明年要跑1000公里的时候,我想到看到的更多的是对自我的挑战、对行动的期待,根本没有“努力”和“坚持”什么事情。
李笑来总结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在开始之前,都要相近办法为这件事情赋予极其重大的意义,甚至多重重大的意义!
当你决定习得某项技能的时候,在你已经想办法为它赋予了很多正面意义之后,还可以为“没有它的存在”赋予很多负面意义。
你要拿出一张纸,花几天甚至几个月去罗列一下:
若没有这项技能,现在有什么事情我根本做不了,或者根本没有机会做?
进而,我在将来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会失去什么样的机会?
若最终没有掌握这项技能,我就会和哪些人一样?他们的生活究竟因此变得多么凄惨?
比如,我现在开始看英文原版书。尽管开始的时候很累很麻烦,话2-3个小时读一通似懂非懂的原著,然后还不知道讲了什么,费事费力而且费精力,十分得不偿失。但我知道,英语是打开另一个世界的一个钥匙,世界上用英语记录的材料远远大于中文。要得到第一手资料,直接掌握第一手讯息,甚至改变旧有的思维模式,必须一个足够强悍的英语阅读和理解能力。如果没有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英语,我就不能第一时间获得第一手资讯,我也不能在茫茫信息中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直接资料,甚至有一天我功成名就之后还不能熟练地用英语接受cnn、times记者的采访(夸张了吧,但是存在这种可能啊)。所以,为了若干年后的这场采访,我也必须做好准备。我会继续做下去,因为从长远看这会给我带来跨界的红利。
一个尤为重要的技巧是:
要想尽办法去寻找拥有那项技能的人和人群(买房、学开车等都是社交化学习),尽量与他们共同度过大量的时间。如果没有办法一对一交流,也起码要时刻关注他们(想办法“从物理上接近目标”)。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你和拥有某项技能的人(最好是人群)在一起的时候,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发现”、“感受到”那项技能其实是很自然的,很实用的,没有它是根本不行甚至完全不可能的。
一念一世界
2017年即将过去,抛弃陈旧的观念和自己,迎接和创造崭新的自己。
欢迎你,201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