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河猴实验是科学家哈咯做的一个实验,目的是研究灵长类动物的行为。他做了一个箱子,这个箱子被销子锁上。然后,把箱子放到关了8只恒河猴子的笼子里。目的是为了方便几天后做实验作准备。没有任何外界的奖励,也没有任何人为指示,这几只恒河猴却专心的玩起来了,等到快做实验了,却发现他们可以很快就打开箱子了。
恒河猴 图片来之百度实验就讲到这了,问题来了,没有任何外界的奖励,是什么驱动作恒河猴把箱子打开的?
哈咯的观点是:完成任务取得的成绩就是内在奖励。
这在动物上做的实验,推而广之,人呢?后来又做了个人的类似的实验,得出的观点是:人类有“发现新奇事物、进行挑战、拓展并施展才能以及探索和学习的内在倾向”。
于是便正式提出了除一二种驱动力的第三种驱动力:
第一种:生物性驱动力,如饮食以止饿,饮水以解渴,交配以满足性欲。
第二种:来自于外在动机:做出特定行为时环境会带来的奖励或惩罚,如加薪水就努力。
第三种:人类有“发现新奇事物、进行挑战、拓展并施展才能以及探索和学习的内在倾向”,如自我成就感。
第一种和第二种驱动力已经深入人心了,第三种驱动力尚未得到公认的接受和承认,这便是本文的主题。本书以丰富的研究作为根据,阐述第三种驱动力的重要性。
其中一个观点是:
奖励只能带来短期的爆发,就像是少量咖啡因只能帮你多撑几个小时,但其效果会逐渐消失。更糟糕的是,它降低了人们继续这项工作所需的长期积极性。
本书分两大部分:
Ⅰ,现有奖惩体系中存在的瑕疵,推荐了一种看待行为积极性的方式,并提出了“Ⅰ型行为”的思考方法。
Ⅱ,审视“I型行为”的三大要素,展现个人和组织如何利用I型行为提高成绩、增加满意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