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主要对大脑思维模式进行分类,即系统1与系统2。
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
系统2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例如复杂的运算。系统2的运行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
在这一章节中,通过五个方面阐述了系统1与2,行为与注意力,系统1的麻烦系统2解决,冲突与自我控制,看上去等长实际不等长,两个虚拟角色。
【联系】这个系统1与2,有点像元认知中的低级元认知和高级元认知,不过这本《思考快与慢》是对其深度解读。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性的被系统1带来的认知错觉所误导,然而系统2并不能及时有效的察觉到这种错误,并且时刻保持警觉性也不现实,文章中,作者提出了保持妥协,学会分辨风险的高低。
第二章电影的主角与配角
【梳理】这一章节侧重讲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在深度思考中瞳孔会放大,这一生理特征。另一方面是,由于系统2本身的懒惰性和限制性,使我们忽视了系统1中的现象,举例如路过的猩猩。
【要点】系统2如同气囊,里面的气好比注意力。当这种注意力使用过多也就是气太多,就会使我们没有精力注意其他的事情,然而如果处理某些单一或熟悉的事情会让我们有处理其他事情的注意力。这其实有点像古典老师说的多线程处理的能力。最后把我之前关于多线程能力的回答移过来。
关于前台单线程后台多线程的回答。
我觉得这种能力更像是肢体与大脑的结合性作用。大脑有专注于当前的事物的能力,肢体有处理其他线程的能力。而对于肢体的能力必须是你长期训练的结果,正如群友所说,一边运动,一边听音频,甚至可以再玩手机,因为就运动而言,你已经非常熟悉这一套路,而大脑只需要分散一小部分的精力去处理这方面的事情。我想,前台单线程,后台多线程,就好比人的大脑处理精力是一百分,刚开始处理一件事需要100分的精力,随着次数增多,处理这件事情所花费的精力会不断降低,直到处理这件事情的最低值。而在这不断降低的过程中,可以同线程处理其他的技能。
这种前单后多的能力必须要基于多次的练习下才有可能。否则你有多线程的能力,但每个线程都不熟练,企图全部都要,猴子捡西瓜捡一个丢一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