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读书
新生爱情的完败——《伤逝》揭示的三大批判

新生爱情的完败——《伤逝》揭示的三大批判

作者: 小王子梦呓 | 来源:发表于2018-06-07 00:02 被阅读84次

作者:小王子梦呓

《伤逝》

《伤逝》是鲁迅先生于1925年以爱情为题材创作的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命运的短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涓生和子君,他们本想建立起属于自己“乌托邦”式的爱情与内心理想的家庭,争取婚姻解放、民主自由的他们最终完败在现实的压迫下,因为他们想要的,在当时的额社会现实无法获得,他们的理想“流产”,最终以一“伤”一“逝”结局。

小说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的变化,同时以涓生为主,子君为客。其中揭示了三大批判,对爱情的批判:短暂的幸福终将烟消云散,现实的批判:生存的斗争,人性的批判:内心是冷漠无情,爱情也将是腐烂的“根基”。

一、爱情批判:短暂的幸福终将烟消云散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来自舒婷的一首《致橡树》道出爱情的幸福长久的真谛:必须要有自己的坚定地根基,藤蔓和树的爱情,终究藤蔓会讲大树的阳光与养分消耗殆尽,最终爱情走到尽头。子君和涓生的爱情就像大树和藤蔓一般。

“时光过得真快,我爱子君,仗着她逃出这寂静和空虚,已经满一年了”、“在焦躁的等待中,一听到皮鞋的高跟尖触着砖路的清响,是怎样地使我骤然生动起来呵!”这些细腻的涓生的表达中不难发现的是欲望的冲动使得他犹如惊弓之鸟一般等待着子君的到来,他们爱情真正的动力还是“性”欲望的驱使。

在五四时期的大背景下,希望冲出牢笼获得自由平等的热血青年很多,子君和涓生的同居生活就是其中的一个表现。短暂的爱情与幸福正是因为他们爱情的根基组成中,欲望占据了极大一部分。没有子君的涓生看着房子的寂寞,还有空虚。

除此之外,鲁迅先生的爱情婚姻中,朱安和许广平,与许广平轰动一时的爱情说明他自己对爱情并不是充满绝望的态度,而是依旧保持着活力的,只不过这种追求自由的过程中,没有办法摆脱爱情的不成熟,启蒙不足,即是包括男权主体地位等等,最终爱情成为一朵枯萎的玫瑰。这些在在撰写小说《伤逝》的整体框架中都有体现,男性涓生是主体,子君只是被描述的一个部分。

不成熟除了前面所说性欲望驱使的爱情,还有一个关键是看上去是新时期的女性——子君,本身也是一个矛盾的人物,是不成熟的新时期女性,传统与现代的统一体,她在打破传统婚姻的形式,走出新路子的时候,彰显“主体”身份时,其实就已经埋下了自身悲剧的不幸的种子。女性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摆脱依附意识,建立现代独立人格,则很难成为命运的主体,也无法避免重走传统伦理女性的老路。

“不过三星期,我似乎于她已经更加了解,揭去许多先前以为了解而现在看来却是隔膜,即所谓真的隔膜了。”子君和涓生的爱情终将走向结束,《伤逝》中所揭示的爱情的批判是指批判这种爱情的不成熟,启蒙的缺失导致“自由、平等的婚姻爱情”的面具背撕下来后还是传统的面孔,没有深入骨髓得到发展。

二、现实批判:思想与生存的斗争

显而易见的是思想的抗争,子君和涓生的这种自由恋爱和同居的行为已经大大超越了当时传统的界限,在思想上他们是有觉醒的意识的,但是这种思想与行动是否一致与匹配,是值得怀疑的。

“子君竟胖了起来,脸色也红活了;可惜的是忙。管了家务便连谈天的工夫也没有,何况读书和散步。”涓生的一段心理描写道出的是他自己内心的矛盾,“竟然”一词表示惊讶与吃惊,活在理想的爱情里的子君终将不清楚自己已经慢慢在平淡是日子中回归到传统的爱情生活。

到底是要安静还是热闹?子君爱油鸡胜过爱涓生了?涓生心里打着鼓,这些都是在现实中埋下的炸药,只等待那根点燃的导火线。涓生看不惯子君慢悠悠无所谓的慵懒的生活状态,后来他逃离开去,去图书馆,涓生要为自己寻求真实的人生,子君要别人尊重自己的选择。涓生思考到爱情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的一个东西,可是已经晚了。

因此,在生存、思想与行为上他们的种种矛盾注定爱情走不远。鲁迅先生通过《伤逝》来表达的是除了不成熟的爱情与缺失的启蒙之外,现实的客观原因也是导致知识青年如同涓生和子君一般的人在做出不符合传统的爱情选择,并且不会有好的结果。残缺的爱情,那些片段的记忆已经让人感到悲凉万分。

三、人性批判:冷漠无情的内心

关于涓生和子君的爱情,其实《伤逝》中所描写的生活状态已经是婚姻后的一种常态。需要谈到的是婚姻和爱情两者,爱情是荷尔蒙的冲动,婚姻是枷锁,让这种冲动之后的余下的事情能够有一个坚定而且安全的双方的保障。

在爱情的最后时刻,他们对彼此是冷漠无情的,这是一个煎熬的状态,他们都在防备着彼此,觉得对方都会在无时无刻伤害着自己,现实也是,他们在刻意保护着自己,但是却无不在伤害着彼此。“但是,……涓生,我觉得你近来很两样了。可是的? 你,———你老实告诉我。”其实,互相伤害的本质是欺骗和谎言,他们最后的阶段都是在及其厌恶地包裹着保护层在生活着,互相隐瞒和欺骗让这对新时期的情侣尴尬无比。

“你要我老实说;是的,人是不该虚伪的。我老实说罢:因为,因为我已经不爱你了!”而这一句则是涓生伤害爱人的最后一刀深深地刺向子君的心脏,停止这段折磨双方的爱情。其实子君最后的心理状态应该是并非恨涓生不爱自己了,因为爱早已当然无存,子君最恨涓生的应该是他连假装的一下子都没有,直接表达出这一番话结束掉所有的一切。

《伤逝》的人性批判还反映在对忏悔的批判上。时间好漫长,美好总是如烟花一样那么短暂,但至少还有美好的记忆。可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最后只剩下悔恨。

涓生内心充满忏悔,愧对曾经许下的誓言,他从哭泣中觉醒,他对天呼唤,祈求再给一次机会,“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可再多的悔恨也不能挽回错误,因为过去的就是永远地过去了,天长地久早已化作虚无。爱情已经枯萎,泪一滴滴地坠下,一幕幕往事催他心碎。

涓生不想忘却,他试图回头去追,就算最后只能得到虚无,他悔恨自己说出了真话,人生极痛苦的是梦醒了却无路可走,天尽头,何处有精神家园? 为什么让深爱自己的人受伤? “我”是在等待纯洁的爱情,还是在等待沉沦苦海? 涓生终竟没有找到新的路,也没有找到坚强的理由,失去后才知道珍惜,他痛得无法呼吸,想把握生活却无能为力,这同样是鲁迅的心境,忏悔没有使他找到新路。

“倘说为别人引路,那就更不容易了,因为连我自己还不明白应当怎么走。” 自责的涓生渴望毁灭,他反复舔舐记忆的伤疤,可人还是想活下去,而活下去的道路就是顺从现实,用遗忘和说谎做前导,“我要向着新的生路跨进第一步去,我要将真实深深地藏在心的创伤中,默默地前行,用遗忘和说谎做我的前导……。” 因此,即使他们再见面,旧梦依然不能圆,甜蜜依旧会随风慢慢飘散,这就是美好爱情的宿命。

总之,《伤逝》是在对爱情、现实和人性问题的反思、批判,它启示我们:爱情不是荣华富贵,不是那些所谓的自由冲动,而是相濡以沫。婚姻不仅是责任,更是责任,当我们把爱情看作是上帝恩赐给我们的珍贵礼物,甚至是我们不配得的礼物时,心态就会大不一样。

我们从爱情到婚姻,爱情是我爱你,你也爱我就可以了,婚姻就是在人生的慢慢长路里,我愿意照顾你,你也愿意照顾我。

相关文章

  • 新生爱情的完败——《伤逝》揭示的三大批判

    作者:小王子梦呓 《伤逝》是鲁迅先生于1925年以爱情为题材创作的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命运的短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涓生...

  • 爱着,走着,生活着——读《伤逝》有感

    《伤逝》是告别旧式婚姻,追求幸福爱情的宣言,折射了当时青年男女不成熟的爱情观,批判了封建文化对人的损害和黑暗社会对...

  • 从《伤逝》谈情说爱

    如果你没有读过鲁迅的《伤逝》,你就错失了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情短篇。《伤逝》,就是这么重要。《伤逝》的伟大,不仅在...

  • 完败

    我以为,我可以慢慢带着自己走出阴霾。呵,原来我一无是处到要为了长辈的面子而活了。我这辈子可能与眼泪脱不了干系...

  • 完败

    原来 我的离开只会让你过得更好 让你找到真爱 那我还纠结什么 还留念什么 还自己骗自己什么 真的不值得 最后还是小...

  • 完败

    今天上午然宝独立去上书法课了,到目前为止,只有乒乓球课还有国际象棋不能解锁,因为路途遥远,只能开车接送。不过...

  • 完败

    耳边《跨过鸭绿江》电视剧大声响着,远比我的手机铃声听上去悦耳多了,德哥看电视的样子也比在医院频繁拨打我电话时的样子...

  • 伤逝•我的爱情

    我的爱情是一枝发蔫儿的玫瑰我把她插在墙上,墙上张贴着一个女人女人的嘴唇在玫瑰上一些无聊的日子我纠缠着玫瑰玫瑰纠缠着...

  • 23年的“完败”

    在与大姨妈交手N+次后我依旧失败了,而且一直是完败,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记得从来大姨妈开始就伴随着各种的症状...

  • 生活在大地上

    “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伤逝》 读了鲁迅先生唯一的爱情小说《伤逝》,我没有想到犀利冷静的鲁迅先生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新生爱情的完败——《伤逝》揭示的三大批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kcw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