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刻意练习》,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只要你遵循3F原则,也就是:
- Focus(专注)
- Feedback(反馈)
- Fix it(纠正)
就能够把一件事情,一项技能可以做到专家级别,甚至不用10000个小时。
整本书主要是围绕这三点来说明,里面的例子以及实验都验证了这三个原则的重要性。首先是第一点:Focus(专注)
Focus(专注)
当你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情的时候,经验或者知识是吸收得非常的快,时间也是过得非常快。在读书的时候,上课只要专注的听课,这些学生一般成绩都不会差到哪里,或者是课后专注的学习,成绩同样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在日常工作中,我之前的一个同事做事情属于那种十分专注的人,他的投入产出比是我们之中最大的。那个时候我还是一个新人,我也很好奇为什么他可以做得这么好,而相比我,我做得事情非常的多而且杂乱,每件事情都想同步的去解决完成,但最终结果都是那么的水。
问了他之后我才知道,他会把事情分为优先等级,然后给这些事情设定一个时间,在这个时间段里专注的去完成这件事情,而不去想其他的,同时他也告诉我,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一旦到达临界点的时候,就会出现涣散的感觉,也就是那种做着这件事情突然又想到另一件事情上,所以他推荐了我去用番茄工作法。
每25分钟休息5分钟,25分钟的时间集中注意力的去完成一件事情,然后5分钟休息,这5分钟可以随意的去做点小事,喝一杯水,走动起来等等都行,但是不要思考,让大脑休息,然后到点了,接着继续。
这个方法在书里面也有,我使用过一段时间,还是很受用的。如果是工作上,那就不必过于严格恪守,因为可能有很多不明的事情或者突发的会议要开,你也不可能以这为由而拒绝把,所以灵活一点。要是在学习上,可以使用这个方法,非常的受用。
Feedback(反馈)
当你对一件事情保持了良好的专注,那么没有反馈的话,就会失去热情,甚至不知对错。因为这仅仅只是一种自我良好的感觉而已。有效的反馈,可以指引我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而无效的反馈,只会拖累我们的进度。
在学习中,最好的反馈就是做项目或者找一位导师给你指点。做项目的过程,是一个把理论付诸于实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的出现反馈,有正反馈,有负反馈。
例如:
正面反馈:数据最近上涨了,用户喜欢我们增加的新功能。
负面反馈:这次测试的新功能,用户好像不怎么喜欢。
在正面反馈里,会给我们增加信心,同时也知道方向是正确的,但在负面反馈中,可以帮助我们思考问题的所在,或者准确的知道自己哪个方面做错了,可以加以修改。
而最好的就是找一位导师,因为你现在所踩得坑,前辈有可能也踩过,在他们的指导下,你能避免很多的坑,可以准确的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可以快速的修正自己的错误,同时也知道自己的哪方面知识是需要去学习补充。他们是能给你一个正确的指导和方向的人群。
如果能够找到一位好的导师,那么上辈子积德了,因为这会给你的成长带了飞速的进步。如果找不到导师也不用灰心,只要注重反馈,拥有这样的思维就可以了,通过做项目的手段,专注的去练习,然后分析一下反馈的情况,也是可以得到非常好的进步。
Fix it(纠正)
当你专注的完成一件事情,同时在收到了很多的反馈,反馈中必然有正面的和负面的,那么正面的反馈给我们带来信心,负面的反馈是帮助我们知道弱项,然后加以改正。
只有改正了错误,我们就是好孩子。在工作中或者在学习里,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及时的纠正,问题总是可以解决的。在纠正的过程中,我们的印象也会不断的加深。就好像我们在读书的时候,我们总会有一本笔记本用来做“错题本”,这本笔记本帮我们记录了所做过的错题,考前或者说在学习的时候,总会去加深巩固这些错题。一到考试的时候,碰巧遇到这些题目的时候,总会洋洋得意的说“这些错题我都错过了,印象可深了。”,以往这些题都能做对。
即使在工作中,我犯过很大的错误,有一次策划了一场线下活动,到场的也就仅仅30人,跟预期到场的人数相差得非常大,过后我的打击也是非常的大,我就不断的思考自己的错误在哪里,重头到尾的推倒一次。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做错了哪个地方,这次的错误也成为了我日后面对其他工作的时候最宝贵的经验。
纠正错误,可以帮助我们创建更好的心理表征,日后遇到同样的事情的时候,我们总是可以得心应手的去应对,因为都是经历过类似事情的人了。
总结一下,专注的去做一件事情,推荐的方法是番茄工作法,25分钟休息5分钟。然后注重事情的反馈信息,然后进行及时的纠正。最好的方法是找到一位好的导师,没有导师也没关系,找到一个标杆,可以是该行业的领头人物,进行模仿学习,然后不断的带有目的的去刻意练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