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成败不论,尝试依旧——我上整合教学课型教学反思

成败不论,尝试依旧——我上整合教学课型教学反思

作者: 许麻麻 | 来源:发表于2019-05-30 15:31 被阅读0次

            2018年9月30日,我的公开课终于结束了。从开学通知上课时间,到科组莎姐安排整合教学的公开课要求,再接下来各种查阅资料,备课花了将近三个星期。选择苏轼笔下月亮的诗文进行尝试整合教学的原因是除了恰逢中秋佳节外,学生也学习较多苏轼的作品,为学生整体性研读苏轼的作品奠定了基础,为学生全面了解苏轼的人生轨迹和性格特征提供了铺垫。初中学过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均为苏轼人生不同阶段的标志性作品,而小学阶段学习过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晓景》《题西林壁》等篇目均是苏轼个人情感、价值取向在生活日常中的具象化。基于此我开始了一次大胆的尝试……

    学习目标展示

        本课的教学环节如下:

    一:课堂导入环节:“千古明月千古思”活动,以学生的积累为基础让学生说出积累的有关月亮的诗句。

    二:以“一弯残月”,“一泓清月”,“一轮明月”为鉴赏主题活动,分别从如何描绘月亮?表达了作者苏轼什么情感?描绘的月亮给读者一种什么感受?这个三个主要问题来鉴赏苏轼笔下的三篇诗文:《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课堂瞬间一

    三:以“月亮代表他的心”请同学们从导学案中的另外几首诗词任选一首,大声朗读,并说说自己从中读出了怎样的月光。

    四:以《苏东坡的数字人生》为阅读载体,让学生梳理一下这几篇诗文,想一想他为何有如此的月亮情结?(或者说月亮在苏轼的人生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五:课堂小结 : 盈亏不论,旷达依旧

    课堂瞬间二

          整堂课的亮点是:1、切合中国传统节日,开头导入的抢答环节极大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2、由点到面,我设计的三个赏析环节各有特色,“残月”,“清月”,“明月”正是这三首代表诗文所描绘的月亮形态,从不同的月亮描写赏析让学生感受苏轼诗词魅力。3、课堂讨论环节以小组合作进行讨论苏轼的月亮情结,并加上朗诵体验作者的情感,让学生感悟苏轼人格的旷达与睿智,升华了课堂。4、充分设计的课堂板书,简洁清晰。

          不足之处:1、为了整合教学的需要,我用很短的时间读了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康震评苏轼》等书籍,对苏轼总算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因时间紧促,总觉得有对很多东西没有很好地消化,所以很多知识用起来不能得心应手。2、归纳提升的环节有些分散,诗词鉴赏讲究的”知人论世“在这节课中没能很自然的贯穿其中。3、活动设置的诗词量太多,课时安排不够。

    课堂板书

          通过这次的整合教学的尝试,我明白整合教学不是简单的几个文本阅读,这是本节课对我最大的警醒。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诗词阅读教学要时刻以“写眼前景”“寓心中事”“抒人生情”为本。将学生的学习收获放在首要的位置,要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升。另外,整合的课型是为了优化学习效率的,所以资料和导学案一定要有针对性,但不必面面俱到。

          其次, 专题整合学习,需要克服常规语文课堂的思维,需要等待,教师需要等待学生的厚积薄发,学生需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去增加阅读量,改变长期形成的学习习惯是需要勇气的,但是只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就会发现原来别有一番风景,而这番风景是停滞不前永远都不会相遇的。

    科组听课

          如何在有限的语文课堂中,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考能力,是现下每一位语文老师应积极思考和践行的课题。苏轼专题的整合教学是我的第一次尝试,焦虑与惊喜错杂,努力与前行并举,在不断地尝试中,我看到了语文教学旅途中别具一格的风景;在不断解决教学困惑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实践,才能擦出思维的火花;在不断地深入理解文本中,教师才能更立体地为学生呈现多元的思考角度。正所谓“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败不论,尝试依旧——我上整合教学课型教学反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kdv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