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教练-批判性思维

作者: A那个谁 | 来源:发表于2018-12-30 10:49 被阅读32次

或许你有听过一个交友的原则:要交诤友,而不要叫损友。道理我们都懂,但是我们的眼睛又没有一个一眼就能识别谁是诤友,谁是损友的功能,只能够在相处的过程中去观察识别。有些人,盲目听从了“好朋友”的建议,结果狠狠的栽了一个跟头。但是他也从中吸取了一个教训,需要警惕“好朋友”的建议。有些人,想要去做一些自认为“正确”但其实是错误的事情,但是被他的好朋友“拦”下了,当他冷静下下来时,开始后怕,内心不由自主的产生对那位好朋友(诤友)的感激之心。诤友的价值是什么?就是在你看不清当时形势的情况下,胡乱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或者做出一些错误行动时能够进行及时的“阻拦”,从而使你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诤友虽好,但是数量却很稀缺,而且并不能时刻陪伴在你身边帮你做出合理的抉择。那该怎么办呢?是否存在这这样一个诤友,它时时刻刻陪伴在你身边,和你形影不离,当你在基于一些事情做出判断出结论时又或者听取别人给你的观点的时候,这位诤友会立马跳出来,帮你认清所得到的结论或者接收到的观点是否可靠,从而避免自己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帮助你变得更加的理性。生活中,你犯的错误越少,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你也就变得更聪明了。

你可能会说,这位难得的“诤友”是不是你的影子?答案肯定不是,它真实的存在,它就像思维的教练一样,帮你更好看清自己得出结论的整个思考过程,将你原本无意识的思考过程意识化。其中对于正确的部分进行表扬,对于错误的地方就进行批评并让你立即改正错误。从而使你能够做出明智的决定,得出正确的结论。而这位“诤友”,就是批判性思维。

下面我们通过一位学者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了解。

观察 :古时候,有一位学者发现当时的人们在面对某些问题的时候存在着两种普遍的“毛病”

1个人通常草率、鲁莽的做出一个决定,得出一个结论; 结果给自身带来不好的结果。

2个人经常盲从的听信别人的结论,而很少去质疑支持对方结论的前提(论据)是什么?同样的,结果经常要么是上当受骗,要么是被蒙在鼓里面而不自知。

疑问:学者一边叹息一边在思考,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上述的问题呢?使得人们可以能够做出明智的决定,得出合理的结论?

猜想:突然间,他想到:当人们在面对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因该存在着一种思维A:它让我们形成意见、做出判断、做出决定、形成结论。

举一个某宝购物的例子:

当你在某宝上面看到自己心仪的产品,内心很想买(形成意见)

你反复的查看这个产品的各个参数,功能,并和其他同类的产品做比较:外观、价格、评价、.....以此来比较好坏(做出判断)

你认定就买这个产品了(做出决定)

你最终觉得这个产品靠谱,值得购买(形成结论)

与此同时,因该还存在着另一种思维B-----它可以批判前一种思维,让前述思考的过程接受理性的评估。它像思维教练一样,对起初的思维A的“表现过程”进行监督,让思维A通过不断修正之后可以表现出好的结果。而对于这个思维B,就给它取个名字-----批判性思维

验证:批判性思维由几个环环相扣的问题组成,当结论出来的时候,批判性思维就登场了。当你看到自己或者他人的结论出来的时候,问问下面这几个问题:

观点是什么?

支持观点的论据(理由)是什么?

这论据是怎么来的?

这论据可靠吗?评价的标准是什么?

结论:批判性思维并不能告诉你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但是它的确能够帮你识别不好的理由。

使用的边界:

批判性思维虽然好用,但是却不是每个地方都可以使用,因此它存在使用的边界。想情感、道德这类的事情不适宜用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和反思的区别:

批判性思维是对自己形成结论的整个思考过程做的一个评估  →行为未发生

反思是对自己已经发生过的行为所做的一个检讨            →行为已发生

有些人,由于受到当时情景的触发,比如被同事侮辱或者发现妻子有外遇等情景,从而做出了一些让自己后悔莫及的事情。(行为已发生)有些错误发生了,尚且可以挽回,有些错误发生了,没得挽回。可见批判性思维的价值远远高于反思的而存在。

面临的挑战:

1认知偏差阻碍我们得出结论

当我们得出结论的时候也就是形成信念的时候。结论和信念密切相关。信念就是你所相信的。假如我们是完全理性的,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将会绝对基于逻辑客观证据。然而,信念的形成过程总会掺杂一些难以觉察的人类固有的心理因素。心理学家把这些心理因素称作认知偏差。认知偏差扭曲着我们队现实世界的理解,干扰我们清晰、精准、客观思考的能力。

例:

所有猫都是动物,

波斯猫是动物,

因此,波斯猫是猫。

虽然这个结论看上去是没问题,但是根据这一逻辑去推断,我们可以得出狗是动物,因此,狗是猫这样的谬论。

常见的认知偏差有

a信念偏差

b可得性启发

c错误共识效应

d从众效应

e消极偏见

f损失规避

g圈内偏见

h基本归因错误

i服从权威

j锚定效应

k过渡自信效应

l高于平均水平的错觉

推荐读物:

《批判性思维工具》

《学会提问》

相关文章

  • 思维的教练-批判性思维

    或许你有听过一个交友的原则:要交诤友,而不要叫损友。道理我们都懂,但是我们的眼睛又没有一个一眼就能识别谁是诤友,谁...

  • 批判性思维

    《学会提问 · 批判性思维指南》的读书笔记 一、批判性思维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指通过对资料(演讲、文章...

  • 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对思维展开的思维,即像思维的教练一样对自己的思想展开批判。 目的是做出明智的决定,得出正确的结论。 手...

  • 解读《批判性思维》

    why 为什么批判性思维很重要? 如何获得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有啥用? what 批判性思维是什么?是讲证据 ...

  • 批判性思维的基础知识

    批判性思维的概念: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对思维方式进行思考的艺术,该艺术能够优化我们的思维方式。 批判性思维的定义: ...

  • 我们为什么总是逃不开刻板印象? | 「批判性思维工具」书评

    常有人说,擅长决策的人具有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跟普通思维到底有什么不同? 1. 批判性思维 vs 缺乏技巧的思维...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十九)

    第十九章“批判性思维”及其教学 一、“批判性思维”的概念 所谓“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

  • 思维训练02 | 如何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

    01、批判性思维的过程 在上一期《Critical thinking | 批判性思维 探究》提到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如...

  • 看《学会提问》有感

    《学会提问》是一本讲述批判性思维的书,所谓批判性思维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 批判性思维也分强势和弱势,弱势批判性思维...

  • 关于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有两种:弱势批判性思维和强势批判性思维。如果你利用批判性思维只是捍卫自己的看法,利用对手的逻辑漏洞抵制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维的教练-批判性思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kfv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