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三溪口

作者: 冬日暖阳_695d | 来源:发表于2017-03-15 10:46 被阅读0次

雨丝凝寒。

三月的一个普通日子,有风,跟一群忘却案牍之劳形的常与文字相伴的普通人徒步三溪口,是我生平未曾料到的。

与三溪口素昧平生,却神交已久。

杉树,密密匝匝,端端溜溜,树梢笔直向上,绿得精神,绿得耀眼,绿得充满活力!林子被一条黑魆魆的炭渣路裁剪成两半。那条路笔直而又深远,深远而又静谧,让人浮想联翩。这是几年前在网上看到的一张图片,像一枚极富创意的LOGO,三溪口森林公园就这样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间。

总是想着,自己就漫步在那条炭渣小径,看阳光下泻,听鸟儿欢歌,任时间流逝,天色向晚,与绿树相伴,或举袂起舞,或吟咏嗟哦。

这次,真到了三溪口,真走进了那片杉树林,真摸到了那些略显粗糙的树皮,真踏上了那条炭渣路。

黑褐的树干,直径盈尺。当它们笔挺挺就站在你面前,你才懂得什么叫挺拔,什么是伟岸。当它们将躯干和肢体一丝不挂地呈现在你面前时,你才知道什么叫精神,什么是风骨。

三溪口国家级森林公园,既是公园,又是森林。

那林,据说方圆七千亩有余。林中新建的游步道随着地势蜿蜒,水泥或石板铺就的路面在细雨中发亮,道旁到处都是杉树,劲拔笔挺,一样的裸露着筋骨,默默勾引着这帮高情商的文人。

路随山势,移步换景。几个起落,杉树渐渐被抛在身后,飒飒风起,松针飘落,抬头四望,尽是松林。苍松劲峭,皮粗枝挺,马尾松,红松,与光溜溜的杉树相较,又别是一番味道。

在说说笑笑中缓行,总有人逃离游步道,拍拍树干,摸摸树窠,把玩松果,采采草药,与苍松笔友留影,听松涛雨声相和。更妙的是,在游步道上走得久了,踏上松针铺成的地毯,那份惬意难以言说。

行得十余里,海拔渐高,风声俞紧,美女们裹紧围巾,男士们扣紧衣扣。

苍松渐矮,灌木丛生。映山红苗渐多,可惜尚未开花,正道来的不是时候,忽风疾雨冷,行到绝处。探身下望,乃一斧砍石壁,高可百丈,人皆两股战战,唤妈叫娘。有知情者相告,此为“妈妈崖”,想想,果然,其名甚妙。

众人相携相扶,相互提醒鼓劲,随一临时捆绑的简易树梯,艰难攀爬上林场最高峰——狮子嘴。环顾四围,原始森林、远山沟壑尽收眼底,不用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句子一下蹦出来,写在了你的眼前。

此时,翻看那群人在绝顶的合影,看看飘起的衣角,看看镜头的雨斑,感叹此行的匆匆,恨未来得及细细琢磨路上的风景。

三溪口,待到绿荫漫道,或是红叶满山,最好是大雪封山时,我一定会再来的!(张文忠  文)

相关文章

  • 初读三溪口

    雨丝凝寒。 三月的一个普通日子,有风,跟一群忘却案牍之劳形的常与文字相伴的普通人徒步三溪口,是我生平未曾料到的。 ...

  • 溪口一游(三)

    民国大杂院 从三轮车上下来,冒着大雨,脚下鞋子都灌进水了。在茫然无知最后,到了一座桥,此时,雨不怎么下了。向桥对面...

  • 初读人生(三)

    我是一枚邮票 辞职前我在一个邮电营业所卖邮票。前几年这座小城市的经济不是那么兴旺发达,营业所很清闲。后来城市开始活...

  • 初 读《三体》

    我已被《三体》这部科幻小说所吸引,但是阅读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恐惧。 那是一种对未知的恐惧。 不知自己来自哪...

  • 初读《三体》

    刘慈欣写的《三体》在国际上是越来越有名气了,然而我最近才开始读它。目前我只读了1/3,但却被深深的吸引了。 一个人...

  • 初读《秦腔》三

    《秦腔》以两条线展开,一条线是秦腔戏曲,一条线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这两条线相互纠结,在一个叫清风街的村庄里演变着近...

  • 平湖乐.溪口镇

    (宁波溪口) 文/菊 一潭溪水剡横流。 三里长街秀。 四面环山堵溪口。 景悠悠。 乳峰山谷蜂呈窦。 灵奇山岙, 高...

  • 溪口随想

    溪口,村名俗,而名气大,尤其是在中国。 溪口,彰显一个聚落的地理方位,应该是“溪边”的意思吧,如同三江之口的“口”...

  • 《麻溪口》

    夜深木屋寒, 栖鸟月照还。 望断天涯远, 满目是空山。

  • 《溪口农庄》

    溪口农庄春色迷, 谈笑风语游人戏。 沉醉不知花时好, 樱桃诱人共此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读三溪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khl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