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了一宿,结果今天的课上的效果并理想。《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回忆录。像这样的文章,其实难度并不大,非要说有难度,那就是学生对时代背景的不熟悉。而这些问题是可以在课前解决的 。我一直在思考,我的课为什么上的不成功?除了老师的原因外,学生预习也是有问题的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预习做出一定的指导,让学生有的放矢。就像今天讲的这一课,是不是可以将预习的内容细化,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去熟悉课文。比如时代背景,老师原先并没有多加说明,想在想来,原先的布置还是太过笼统。如若化作下列问题,是否效果会更好些呢?“局势为什么越来越严重?为什么李大钊说他不能轻易离开北京?敌人为什么要杀害李大钊?李大钊被捕后都经历了什么?”又比如,像画出李大钊外貌、言行、神态的句子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解决,不过像这样的题一定要注意,让学生用不同的醒目的符号来标示。别问我为啥特别强调这点,教训深刻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