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长夜、无心睡眠,如此和风皓月,怎么能没有美食佳肴作伴?于是赶紧爬起床来打开外卖软件,也不管现在已经是半夜时分了,天大地大吃最大!这样的体验可能人人都会有吧?但是要警惕的是,如果这种情况已经是我们的常态,那么很有可能已经患上了"夜食症"的毛病。
所谓夜食症就是在深夜的时候总想吃些东西才行,不吃就睡不着。有人可能会很疑惑,尤其是在广东的小伙伴们:晚上吃点东西怎么啦?广州遍地是宵夜,怎么晚上吃东西就是一种疾病了呢?关于夜食症,很多人总觉得这是个"洋葱新闻",但实际上在医学界有着明确的定义和定性。大家都知道晚上吃东西不是好习惯,很容易让人发胖,严重的还会引发肠胃不适。但夜食症要比吃宵夜这件事严重得多,它不是偶尔和朋友在大排档吃吃烧烤,也不是"深夜在小摊借一丝温暖",而是长期生活方式不当引发的疾病。
夜食症到底是怎样的?首先它高发于两类人群,肥胖人士和经常加班熬夜的上班族,而这两者往往有着很大的交集。同时,医生们将夜食症定性为一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失调症状,夜食症人群不仅仅是心理层面上"想吃东西",同时也通过身体反馈出"需要食物"的讯号。更难缠的是,夜食的习惯往往和失眠、情绪失调并存,这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是一种不小的威胁。那么夜食症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
我们普遍认为,所谓晚上想吃东西只不过是一种心理作用,更加广为流传的说法就是"我不是肚子饿了,而是嘴巴馋了"。这确实是一方面原因:如果习惯了在晚上吃一些食物,长期下来就会产生一种心理依赖,总感觉晚上不吃东西就少了点什么,非常不习惯。但这是其中一种原因,更多是因为情绪或者心理压力导致的。大家都提过心情不好暴饮暴食的说法,晚上吃东西也是其中一种表现,医生认为,长期的心理压力和情绪焦虑是夜食症的最主要诱因。
如果仅仅是因为情绪导致晚上想吃东西,夜食症也只是某种心理障碍,更本质的原因其实是我们的身体出了问题。因为生活习惯导致身体适应了"昼伏夜出"的作息,我们在白天吸收热量和营养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甚至只有常人的四分之一,白天不吃早餐、午餐,哪怕吃也只是吃一点点,身体需要的基本热量从哪里来?当然要在晚上找补回来,这就引发了夜食症。这一现象的成因就是生物钟发生了紊乱,进而内分泌系统也跟着失调所导致的。
别看夜食症是一个很严肃的医学名词,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讲,它更接近于一个不良的习惯,只要好好调整作息,养成良好生活方式,晚上吃东西的情况自然会扭转。既然我们已经知道所谓夜食症的根源是不良的生活方式,那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整好生物钟。如果有条件早睡早起,就一定要坚持这个好习惯,这样就有时间和胃口规律地进食三餐,保证了热量的摄取。三餐正常且稳定,这样晚上吃东西的"刚需"就不复存在,剩下的就是解决心理的问题。
如今社会竞争压力确实很大,心理压力和焦虑的情绪是无法避免的,但这不代表没有办法让心情变好。无论是自己疏导、调节负面情绪,还是通过听歌、看电影、和朋友倾诉等方式排解压力,都会让我们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而不是寻求食物的慰藉。当然,骤然"戒断"宵夜会让心理状态产生一定影响,当时作为成年人,拒绝食物诱惑这一点意志力还是可以有的。
总的来说,夜食症确实是一种需要警惕的症状,尤其是对于工作辛苦的上班族来说,不能为了事业拼搏的而不顾自己的身体;另一方面拒绝夜食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必备要素,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身体才会越来越健康,生活才会越来越有质量!
网友评论